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客阅读 > 其他类型 > 直播系统:我在云上宫阙吃蟠桃前文+后续

直播系统:我在云上宫阙吃蟠桃前文+后续

汤卟哩啵啵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就连扶苏公子自己上谏劝阻也被始皇帝挡了回去。始皇帝脸色阴沉:“这事你别管!”后世太子都快把扶苏变成“谥号”了,他大秦绝不允许这种嘲弄!汉朝则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讨论三件事情。汉初刘邦一朝倒还算平静,除了张良把自己关家里钻研他自己记录下来的“天机”钻研的饭都忘记吃差点饿晕,其他的倒是还好,毕竟他们对汉武帝实在不熟,对刘据、卫子夫等人了解太少,讨论不起来啊!总之知道咱们汉朝传下去了,应该没有二世而亡,好事!而且好像打仗还挺厉害,打到草原上去了,说不定就是狠狠揍了匈奴一番,更好了!汉武一朝就复杂一点,但也没那么复杂——刘彻本来就不打算废太子,现在天幕一出,就更没理由废了。于是霍去病还是没忍住揪住霍光揍了一顿狠的。汉武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咱...

主角:华月李承乾   更新:2024-11-12 17: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华月李承乾的其他类型小说《直播系统:我在云上宫阙吃蟠桃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汤卟哩啵啵”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连扶苏公子自己上谏劝阻也被始皇帝挡了回去。始皇帝脸色阴沉:“这事你别管!”后世太子都快把扶苏变成“谥号”了,他大秦绝不允许这种嘲弄!汉朝则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讨论三件事情。汉初刘邦一朝倒还算平静,除了张良把自己关家里钻研他自己记录下来的“天机”钻研的饭都忘记吃差点饿晕,其他的倒是还好,毕竟他们对汉武帝实在不熟,对刘据、卫子夫等人了解太少,讨论不起来啊!总之知道咱们汉朝传下去了,应该没有二世而亡,好事!而且好像打仗还挺厉害,打到草原上去了,说不定就是狠狠揍了匈奴一番,更好了!汉武一朝就复杂一点,但也没那么复杂——刘彻本来就不打算废太子,现在天幕一出,就更没理由废了。于是霍去病还是没忍住揪住霍光揍了一顿狠的。汉武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咱...

《直播系统:我在云上宫阙吃蟠桃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就连扶苏公子自己上谏劝阻也被始皇帝挡了回去。

始皇帝脸色阴沉:“这事你别管!”

后世太子都快把扶苏变成“谥号”了,他大秦绝不允许这种嘲弄!

汉朝则分为三个阶段,具体讨论三件事情。

汉初刘邦一朝倒还算平静,除了张良把自己关家里钻研他自己记录下来的“天机”钻研的饭都忘记吃差点饿晕,其他的倒是还好,毕竟他们对汉武帝实在不熟,对刘据、卫子夫等人了解太少,讨论不起来啊!

总之知道咱们汉朝传下去了,应该没有二世而亡,好事!

而且好像打仗还挺厉害,打到草原上去了,说不定就是狠狠揍了匈奴一番,更好了!

汉武一朝就复杂一点,但也没那么复杂——刘彻本来就不打算废太子,现在天幕一出,就更没理由废了。

于是霍去病还是没忍住揪住霍光揍了一顿狠的。

汉武之后,主要任务就是——咱们商量一下给刘据和卫子夫改个谥号吧……各位!发挥一下你们的聪明才智!务必选一个能让戾太子满意的啊!他在天上看着咱们呢!!

东汉,后宫人心浮动——贵人想成为皇后、皇后原本想熬死皇帝扶持幼帝自己当太后,如今却直接对着皇位蠢蠢欲动。

到了东汉末年,刚和关羽相识的刘备和张飞震惊于自己结识的好兄弟居然以后能上天。

汉献帝下诏为关羽、黄忠、陆绩加官进爵。虽说象征意义比较大,朝廷也不会真的发应有的俸禄,但这姿态不能不做。

万一这墙角真能撬过来呢?

——既然是汉室忠臣,不考虑直接效忠自己这位真正的汉帝么?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后,想要更进一步、逼迫刘协禅位的曹丕,一下子有些坐蜡。

虽然汉室衰微,但现在天幕上汉宣帝召唤了三位汉臣(没一个曹魏的),还有一位汉武帝的太子,是不是在为炎汉撑腰?

是不是在警告他不要僭越?

大臣们也有点惊慌心虚,大家心照不宣的想,要不称帝一事……再缓缓?

延康元年的曹丕就很尴尬了。

他刚让刘协禅位于他,虽说流程走的很正规,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谁不知道呢?

曹丕:那咋的?我还能把这皇位再禅让还给刘协不成?

他硬着头皮看着天空——要么老天爷马上劈一道雷把他劈死,不然这帝都得称下去啊!

而在三国鼎立的时代,刘协已经禅位于曹丕,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此时天幕一出,也不可能再维护汉室了,但人心因此重新思汉,若不能去篡汉的曹魏,那就只有——

许多人的目光,投向了刘备。

假如汉朝依然被上天所钟,是否预示着刘备才是上天选择的天命之子?

而建安二十四年,东吴攻荆州。

关羽如今名传天下,博士仁随其镇守荆州,驻扎在公安。

吕蒙派虞翻前来劝降,博士仁与关羽之前便有旧怨,已经准备投降之时,突然在天幕上看见了关羽,顿时整个人吓得一个激灵——不行!不行!这降投不得,这城献不得!

关将军以后上天要成神的!此时投降或许可以保全一时性命,但死后如何面对成神的关羽哪!?

唐朝是天幕泄露了最多讯息的,太子造反被废、死后在天上修仙、以后会有安史之乱、吐蕃将侵占西域等事情,一件比一件炸裂——


哪怕曾经被贬为庶人,也没有饿过少过人伺候。

但和那群孩子们比起来,他已经很幸运了。

既没有遇到吐蕃的游骑,也不必攀爬太过陡峭的山路,更没有不得不照顾的负累。

此刻长城上的孩子们举起水壶,高高的悬在自己大张的嘴巴上,却没有一滴水珠落下。

而少年老兵正把一张胡饼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人还不到一口。

孩子们坐在一旁,口干舌燥,眼巴巴的看着。

分完了饼,少年老兵起身拿起水壶道:“我去找点水。”

“山炮”趴在城墙上举目远眺,为他指出一个方向:“那儿有条河。”

一直说着自己阿耶会来接自己的小男孩很外向,总是问个不停:“你是哪个部分的?”

“山炮”被他问的有点烦了:“斥候队!”

而这时,李承乾也沿着山,缓缓爬上了长城。

天幕下的观众沸腾了。

以村子为单位,村民们彼此讨论不休:“他们看见的那条河,是不是就是承乾太子之前喝水的河?!”

“太好了!!他们遇见了承乾太子的话,就有救了!”

“可……可承乾太子行吗?我看他好像……还没到法力无边的程度呢……”

“他有关二爷呀!关二爷肯定行!”

“但神女好像没教他怎么召唤关二爷!”

“哎呀,糟糕!真的!承乾太子不会不知道怎么召唤关二爷吧!”

“可我看汉太子叫一声名字,那黄忠便出来了,也许承乾太子情急之下喊一声就行呢?”

忽然,在半山腰,李承乾瞧见了两个像是唐人打扮的平民,手中抱着在山上捡到的柴火。

李承乾没有立刻上前,就在他谨慎观察时,有两个唐军伤兵拄着拐杖,高兴的向那两个平民艰难走去:“老乡!老乡!”

两个平民慢慢放下了手中的柴火,似乎有些紧张。

那唐军自己也伤得不轻,还搀扶着一位似乎已经失去意识的伤员。

他努力安抚道:“别害怕,咱们是本地人,负伤掉队了!”

听见他们是唐军,李承乾的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笑容。

但唐军自己都没这么乐观。

“……太子别高兴的太早了啊……”

“以我对咱们军纪的理解……你跑上去说自己是承乾太子,咱们只会哈哈大笑,把你抢劫一番留你一条命都算好的了……”

“承乾太子不是忘了咱们大唐吗?他高兴什么?”

“他是忘了,但神女不是跟他说了,他是大唐的太子么?他肯定以为唐军和他是一边的!”

“但他怎么证明身份?”

“证明什么身份?他直接把关二爷叫出来,谁不立刻跪在地上叫他神仙老爷?”

有曾和官军打过交道的平民叹道:“承乾太子真是失忆了才那么高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那些军汉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安西军不一样!”

“安西军也只有这一部分不一样!其他的安西军,反正我之前见过,也没什么不同!”

但李承乾正要上前,那两个平民却突然从柴火中抽出两把大刀!猛地上前将两个唐军伤兵砍倒在地,口中用吐蕃语大声说着什么,竟然是吐蕃游骑的伪装!

李承乾大吃一惊,愣在原地。

“居然是吐蕃狗!!!”

天幕下的观众们也大吃一惊。

“吐蕃狗居然装成我朝平民诱骗官军!太狡猾了!!”

“哼,也好,看以后那些官军还敢不敢肆意欺负咱们老百姓了。”

“可那两个伤兵,感觉不像是那种会欺负老百姓的人……”

李承乾下意识握紧了手中那柄捡来的陌刀,冲了出去,趁两个吐蕃游骑尚未回头反应过来时,一刀砍倒了一个。


欢愉、贪饕、纯美、繁育、神秘、均衡等字幕快速闪过,却没有再配以细致的背景。

“最终,以你的身躯丈量世界,将凡此种种铭记于心。它们说,这正是你应行的道路——”

“开拓,联结世界吧,开拓!”

张骞紧握着汉使的竹节,束于竹柄上端的牦牛尾,节旄几乎落尽。

地图上,随着他艰难西行,西域的版图随之点亮。

字幕曰:“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深陷匈奴之手时的刘彻:“张骞……咦?他好像是我的臣子?他毫无消息这么多年,朕还以为他早已……”

被拘于苦寒之地的汉使,泪眼模糊的仰头望着天空上的自己,明明寒风肆虐,他却觉得自己热血如火烧般沸腾——

他最后成功了!他完成使命了!

上天看着他!

上天会庇护他的!

而如之前的“存护”,幽州与安西都护府一西一东,此刻的“开拓”,亦是如此。

“大明”的旗帜高高飘扬,无数高大的船舰从内海的港口驶向大海。

字幕曰:“郑和七下西洋。”

历代明朝顿时喜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是咱们大明!是咱们大明!”

秦始皇眯起眼睛,望着那舰队出发的地点,轻声哼道:“会稽郡娄县?”

他不也遣徐福出海,为何天幕只字不提?

想到徐福至今为止毫无回讯,始皇帝心中顿时烦郁不堪。

唐太宗好奇道:“天幕似乎对出海之举颇有赞扬之意?”

但天朝上国,自给自足,需要去海外蛮荒之地探索什么呢?

朱元璋先是高兴,随后又皱紧了眉头:“是哪代子孙,废除了咱的海禁?”

朱棣喜不自禁,看来这是一项得到上天认可的功绩啊!

只是他虽然派遣郑和出海,却没有彻底开启海禁的想法……

他与许多后世明帝一起想道:要开海禁么?

那恐怕有违祖宗法令,但不开……会不会有违天意?

嗯……此事稍后令百官商议一二!

仿佛骤雨方歇,一切又归于宁静。

“无数流星划过今夜的天空,如果选中了正确的那一颗……它将把你的愿望,带向千百个世界。”

随着赵忆的声音停止,天幕上又重新出现了赵忆、李承乾、刘据等人的身影。

赵忆道:“好了,你现在已经大概了解了十五条大道,你想选择哪一条呢?”

李承乾道:“哪有十五条?欢愉、贪饕、纯美、繁育、神秘、均衡,不是什么都没说吗?”

赵忆道:“虽然明确可以成神的大道有十五条,但此处详细记载了步骤的,只有‘开拓’、‘毁灭’、‘巡猎’、‘智识’、‘同谐’、‘存护’和‘丰饶’七条而已。”

李承乾沉吟片刻,皱起了眉头,“能再把这七条大道介绍一下么?”

赵忆很有耐心:“好奇、探索、联结,是开拓之道的体现;

等待、牺牲、保护的行为,是存护之道的体现;

莽撞、愤怒、破坏的行为,是毁灭之道的体现;

决断、冷酷、复仇的行为,是巡猎之道的体现;

无私、利他、治愈的行为,是丰饶之道的体现;

思考、逻辑、策略的行为,是智识之道的体现;

理解、支持、配合的行为,是同谐之道的体现;

懒惰、疲惫、无意义的行为,是虚无之道的体现。”

不少人连忙迅速记下,和之前的画面相对应。

刘虞镇守幽州与安西军困守孤城,的确符合“等待、牺牲、保护”;

“莽撞、愤怒和破坏”,不错,和巫蛊之乱的毁灭对应;

戾太子刘据出于复仇之心选择了巡猎,也很合理;

神女知之甚广,“智识”恰如其分!

但同谐……

理解、支持和配合,怎么会与叛乱有关呢?

还有那虚无……

饱受苦难的劳役们,“疲惫”还能对得上,可“懒惰、无意义”,又该作何解释?

系统:“‘同谐’和‘虚无’配的画面,是不是有些不够清晰明了?他们疑惑太多,会不会不相信我们,影响我们获取能量?”

华月:“一开始只能先抛出设定再说,细细讲解得留在以后的篇幅……没事,就算暂且难以理解这一部分,其他部分获取的能量也够了。剧情总得缓缓推进,没法一蹴而就。”

系统:“我有关注观众反馈……”

华月:“有什么问题?”

系统:“那些底层人民很痛苦。他们比其他人给的能量更多,愿望也更强烈。他们希望‘神明’可以拯救他们。”

华月:……

她望着自己的上方——但灵界分不清上下左右,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偶尔会有一抹绚烂的光芒如极光般飘荡在不知多远的地方,但她却无力掌握自己的身体,移动不了分毫。

在直播之前,她就知道这么一块历史万界都能看见的天幕,必然影响力巨大。

她一念而起,就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她可能会让一些不配的人得利,也可能会让一些无辜的人痛苦。

比如刘据和李承乾——他们以后的命运定然会发生剧烈的反转,但华月对他们两人并无什么特殊的好感,只是为了有个充满噱头的故事,可以搜集到能救出自己的能量,才选中了他们两人。

再比如那些备受压迫的劳役。

他们的苦难在权贵们热闹的功绩下,又一次被无视和践踏。

当王侯将相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将天下视为玩具肆意摆弄时,天下万民对他们而言,只是某种重要的资源——他们能产生粮食、能生产工具、能制造新的人口,继续供人奴役……

或许和能耕地的牛、能疾驰的马、养肥能吃的猪羊差不多。

而历史又总是着目于高层,人民仿佛从不存在。

但华月知道,当秦皇创下统一六国的伟绩时,不能忘记人民以血肉枯骨将他托举至高处;

当卫霍封狼居胥之时,也不能因为他们耀眼的功绩,便忘记底层士兵的奋勇。

人民才是世界真正的主人。

她当然也想过,当天幕歌颂君王时,那些被压迫的人民同时也能看见。

他们会想,若是天幕站在天子那一方,那么他们受到的痛苦,是否是上天注定?

那对他们绝不公平。

天幕绝不该站在权贵那一方,只会歌功颂德。

华月叹了口气:“现在也没有办法,我只能先救出我自己。但以后……”

李承乾缓缓道:“那么,我要选择毁灭。”

他仔细盯着刘据和赵忆的表情变化,却见他们神色如常,不由得好奇问道:“我若选择毁灭,你们不担心我会变成魔神般的恶鬼,为祸人间?”

赵忆笑道:“力量不分善恶,全看你如何运用。即便你选择毁灭之道,也不代表你会沦为厉鬼——还记得我之前说的吗?你死后的灵魂会受到锚点的想法而变化,有许多人认为你本心不坏,你就坏不到哪里去。”

李承乾默然。

过了片刻,他才开口道:“不管我怎么想,其他的道路,都不适合我。唯有‘毁灭’……我便选择‘毁灭’吧。”

一时之间,大唐人人失色——

这位废太子若是成为毁灭之神,不会要毁灭大唐吧!

唐玄宗拍案而起,震声道:“这安史之乱,必然便是承乾太子成神以后,对我大唐的报复!”


而毁灭之道,却鲜少听见讨论声,毕竟直呼“毁灭”多少有点可怕,而别称“暴君”之道就更是说不出口了!

只是大家明面上讨论的少,私底下却也没少嘀咕。

第九阶是纵横家,第八阶是剑戟士……不知中间是何名字,第四阶是开国郡公!

第二阶乃是国公,第一阶亲王!第零阶……毁灭之神,也就是……暴君!

各朝各代的勋贵们——自亲王起,自郡公终,连忙主动表示愿意避讳仙人自降爵位。

但这一避,亲王都要直接被降成县公。

更何况,这暴君……不是,这毁灭之道,第八阶到第四阶之间还有名字尚未分明,万一继续沿着爵位往下,他们避无可避,难不成全部削成平民?

大家还能不能好好当勋贵了?

于是一部分皇帝表示,不必如此,不必如此,咱们改个官名就行。

也有本就想削减勋贵权势的皇帝,很满意大家如此自觉,不仅满口答应,还恨不得一削到底。

然后人们开始研究天幕上的文字句读。

自天幕上出现文字后,人们便发现与凡间最大的不同并非字体,而是会有许多不同的句读。

凡间断句只用一个圆圈,天幕上却有许多不同的符号。

如今世间对天幕上的一切都求知若渴,早已有人开始研究这些符号在文字中的应用。

一旦明了,便不禁赞叹:不愧是仙神所用,应用此制度,能将句意间隔的更为清晰,学习起来更为明了!

而秦汉以后,纵横家已经难有发挥余地,可天幕一出,就算大家都是儒学弟子,也不免开始钻研起《鬼谷子》。

秦汉以前,纵横派学说甚至一跃居于儒学之上!

但汉武帝皱着眉头想了一百遍,也觉得就算纵横家有仙缘,这纵横派的理论也不适合治理国家啊!

还是得选儒家!

行了,治国选儒术,修仙选鬼谷子,就这样!

上天藏得好深哪,之前修仙,都是研究老庄的《道德经》、《庄子》,谁知道修仙居然要研究《鬼谷子》!

谁知道距离神仙之道最近的,不是道家,而是纵横家哪?!

秦时与汉初,距离战国还不算远,那些出名的纵横家——

张仪苏秦!!

你们是不是背着我们去天上修仙了!!

想到苏秦以“合纵之术”联六国抗秦,始皇帝望着天空,觉得这位万一上天也修毁灭之道,对秦国似乎有点不妙。

而张仪虽说二次出任秦相,深受秦惠文王重用,以“连横之术”破坏六国联合的“合纵之术”,但他与秦惠文王的继承者秦武王不合,最后逃去了魏国,死于魏国。

这位要是也上天去修毁灭之道……对秦国好像也很不妙啊……万一他对秦国有怨呢?

虽说凡世间的纵横家和毁灭之道的第九阶或许并不是一回事,可名字一样——万一呢?

仙家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慎重点好。

始皇帝沉吟片刻:“准备祭祀……!”

祭祀谁呢?

从神女到先祖再到张仪苏秦!

先祖在上,秦惠文王,您如果也在天上,您多哄哄您的秦相张仪吧。

——要是能托个梦说说扶苏到底怎么回事就更好了。

或许要不再透露一下,那能踏入成神之道的丹药配方?

但皇帝们对成神之法感兴趣,关注“丹药”、“材料”、“晋升仪式”、“扮演法”……却也不是一股脑的“不问苍生问鬼神”。

秦朝上下正在玩一个名为“猜猜谁是那个害死了扶苏长公子的奸臣”的游戏,被认为最像的那个人,将喜提全家被杀的成就。


随着自家祖父在天幕上的一言一行,他真是胆战心惊。

瞧见李承乾选择了毁灭之道,奔着“暴君之位”而去时,他汗出如浆,差点没哭出来——

爷爷!

要不你带我走吧?!

你是修仙了,我又不能修仙!

虽说李承乾去世的早,李适之并没有与他相处过,但从父亲那传下的只言片语里,他大概能感觉得到,那位祖父极其自我任性,他连自己儿子都不怎么上心。

而且,天幕上明确说了,李承乾都不记得大唐开国之君,他自己的祖父是谁了!

他忘记了大唐的一切!难道还指望他庇佑自己的孙子??

宋朝在想,那安史之乱的确痛心,安西军困守孤城四十载也的确值得歌颂,可……那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

只是神女带着两位太子最后是不是去了唐朝?他们去安西都护府……莫非是为大唐抵抗吐蕃?

那若是唐朝因而得救,后世还会如他们经历过的那般,先是五代十国,最后归于西夏辽宋三家,又变为金宋吗?

那他们的天子、太子、臣子……还有没有机会上天呢?

明朝也是如此,只是讨论唐朝若是延续,宋朝会怎么办,明朝又怎么办之时,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祭祀,多祭祀,求神女庇护。

眼见着大明好像没受到什么影响,日子还能照过,那就还得办正事啊——便开始讨论开不开海禁。

而清朝,明末清初暂缓了对汉人剃发易服的强制执行,除了成神之道外,康熙朝主要讨论三个问题:

1、太子怎么办?根据目前上天的刘据和李承乾两位的身份,太子被废以后可能是整个清朝最有可能上天的人。

2、讨论并找出天幕之前放出历代帝王之歌却没有清朝的原因,必须是正当理由,如果论证出现天幕不喜欢清朝、清朝是蛮夷、天幕钟情汉人王朝等理由,将喜提文字狱推出午门斩首的成就。

3、各地反清复明的运动比之前更激烈了,怎么解决?

而雍正与乾隆朝就简单一些,他们只要讨论后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不过别的不说,总之祭祀不能少!大力祭祀!一定要狠狠祭祀,向上天、神女陈述他们清朝的冤屈——

为什么不喜欢我们呢?明朝是李自成干掉的,我们大清分明是大明的忠臣啊!

神女您要明察秋毫,还我们清朝一个清白啊!

如果华月真的是需要靠人间祭祀献上的祭品生活的神女,她这一周大概会被人间的香火撑死。

好在她不是。

一周,整整一周,天幕依然挂着“暂休”两个字,偶尔突然变化,叫人激动的呼唤左右聚在一起等待后续,却也只是会变为“杀人为祭,大不祥,天厌之!”这种话。

“你说天上啥时候再亮呢?”

变成了人们打招呼时最常用的一句话。

终于,到了上一周天幕亮起的同一天,人们虽然还没有摸清楚规律,但同一天总有些特殊,许多人心想,万一呢?

农户们自发聚集到村中读书人家里,一人带点粮食,算作礼物,劳烦天幕开始时,读书人帮人翻译讲解,若是家里穷的拿不出东西,就藏在院墙外、躲在树上偷偷听;

而乡绅大族们,自己大多都受过教育,便一家子人聚在院中一起看;

大臣们则被皇帝召集在皇宫中,有些仁慈的皇帝还会给大臣们准备座位,就当是召开一场宫宴了,而不那么仁慈的皇帝就会自己坐着,让大家全都站着。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