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阅读 > 现代都市 >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完结文
现代都市连载
《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内容精彩,“生椰拿铁yyds”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朱允熥朱元璋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内容概括: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主角:朱允熥朱元璋 更新:2025-05-02 03:04: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完结文》,由网络作家“生椰拿铁yyds”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内容精彩,“生椰拿铁yyds”写作功底很厉害,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朱允熥朱元璋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穿越:抢了皇位后,我带大明起飞》内容概括:穿越大明,我成了尴尬的皇子。因为,我是太子的嫡二子,本该牛逼轰轰。却没想,我母亲死了,侧妃上位成了正室。比我大的庶子有了嫡出名分,压我一头。而我的嫡长子哥哥已死,太子父亲也死了,这咋玩?什么,明太祖提前死了,这是我的机会啊。我火速抢走皇位,开始为国效力。谁知道,我那死去的皇爷爷复活了!...
“还有朱寿、曹兴,蓝玉发疯,你们几个也跟着疯了?”
“疯了!全疯了!你们不在乎九族,老子还上有老下有小呢!找死别拉上老子一起!”
“诸位告辞!恕不奉陪!”
意识过来发生了什么之后,厅内不知情的淮西勋贵顿时面露惧色,骂骂咧咧起身,就要跑路……
原本以为只是一次平常的聚会。
这群淮西人万万没想到,竟然能演变成造反——连锦衣卫都干了,可不就是造反么?
说起来。
造反,他们不怕。
他们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造反出身。
如今的功爵加身也都是拜其所赐。
但要他们造朱元璋的反,那算了,洗洗睡吧您嘞。
“不是,舅舅,你……你玩儿这么大?”就连蓝玉的亲外甥常升都有些绷不住了,内心慌得一批,这特么的是他的国公府!!
他也知道现在的局面对他和蓝玉是最不利的。
朱允炆眼看就要成为皇太孙了。
他们两个一个是前太子妃常氏的哥哥,一个是舅舅,不管是从亲情上来讲,还是从未来的局势利益来讲,都很被动。
但即便如此。
说句不好听的,人老爷子本来就是造反头子,你造他的反,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么?
“老爷子驾崩了。”蓝玉缓缓开口道。
众人兀自还沉浸在激愤之中。
客厅内,脚步声、桌椅碰撞声、骂骂咧咧的声音响成一片,嘈杂混乱。
却在三两个呼吸的时间之内。
一切声音。
戛然而止!
所有人齐刷刷地转过头来看向蓝玉,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
此刻,厅堂之内的沉默……震耳欲聋。
不等有人问什么。
蓝玉便点了点头,再次重复了一遍:“老爷子驾崩了。”
“是咱东宫传出来的消息,蒋瓛亲自去东宫,单独给朱允炆递的消息,被咱三殿下的贴身小太监给听到了。”
“很明显,老爷子死得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诏书。但锦衣卫知道老爷子的意思,所以单独去东宫给朱允炆传消息了,就是为了让朱允炆利用最后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
“见过三殿下……”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抱拳问安,只是神情之中多少带着些不太自在,毕竟眼前这位的转变太大了,一时之间实在难以习惯。
蓝玉和常升二人并没有说什么或者做什么。
只是站在原处,上下打量着朱允熥,心中不由百感交集。
从前。
无论是出于情分还是政治需求。
他们都没少关注过朱允熥。
但朱允熥现在这幅模样,却是他们十几年来第一次见,两人都感觉像是第一次见自家这个外甥(外甥孙)一般。
二人沉默了片刻,同时抿了抿嘴唇,仿佛有无数话想要说,想要问,但最终都被咽进了肚子里。
“眼睛像我姐。”常升欣慰道笑道。
“鼻子和我大姐一样高挺。”蓝玉道。
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不由相视一笑,陌生的气氛瞬间被缓和了不少。
朱允熥摸了摸鼻子,顺着话茬儿面上露出一丝遗憾,再次打出了一张感情牌:“可惜我没见过我娘和外婆。”
说完,他探头出去左右看了一眼,确认外面除了这群淮西勋贵之外并无他人,对着乾清宫内伸手虚引,道:“舅公、舅舅、还有诸叔伯公深夜入宫,还是先进来再叙吧。”
被朱允熥这么一说,蓝雨和常升二人都忍不住鼻头一酸,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看向朱允熥的目光愈发坚定了许多。
其他人则是点了点头。
知道事关重大,前后抬脚跨过门槛走了进来。
朱漆大门关上。
立刻就有人抬眸朝龙榻的方向看过去,不敢置信地问道:“老爷子真驾崩了?昨儿看到还好好的啊。”
其他人也不由跟着看了过去。
看得朱元璋都不由心头一跳:要是被这群人骄兵悍将发现了,他们是真敢动手啊!
好在有人发现了躺在地上,被五花大绑的太医院院使戴思恭:“这不是戴老头么?看来事情没有假。”
众人忍不住转头看向朱允熥,仿佛用目光在询问:你干的?
朱允熥笑道:“下手重了点,还没醒。”
众人露出了一个疑惑的表情:???
不儿,你这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动起手来倒是挺狠?
蓝玉呵呵一笑,道:“狠点儿好,咱就看不惯朱允炆那副文绉绉的样子,男子汉大丈夫,搞那副娘们唧唧的样子像什么话!”
在推开乾清宫大门之前,其实他心里也还是有几分慌的,不过现在,他是越看这个外甥孙越喜欢了。
顿了顿。
他收起脸上的笑容,转而神色变得严肃认真了起来。
毕竟当下最重要的,是为明天一仗做好最万全的准备。
“好孩子!你做得很好,这戴老头估计是为数不多在老爷子过世之前陪在身边的,老爷子心里属意于朱允炆,说不定他就亲耳听到了老爷子最后的口谕,确实得防着。”
“目前身在应天府的一些相熟老将,咱都已经帮你打过招呼了,五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咱也都招呼了一声,虽然没有告诉他们详情,但若是明日有什么事情发作起来,他们会明白的。”
“至于锦衣卫那边。”
“两个指挥同知、四个指挥佥事、两个镇抚,应天府内找得到人的千户、副千户都已经被咱控制起来了,剩下一时半会没找到的,也已经安排心腹在暗中打听捉拿了。”
蓝玉把当前的情报和朱允熥言简意赅都汇报了一遍。
随后有些气恼的摇了摇头。
“就是可惜,没拿住蒋瓛。”
“咱在乾清宫附近找了一遍没找到,去锦衣卫值守房里也扑了个空,也不知道是不是走漏了什么风声……”
“不过你也别慌,他下面的人全被咱给逮了,锦衣卫的机动性就会差很多,就算到时候跳出来,咱也是能应对的。”
蓝玉看着朱允熥,耐心的安抚道。
“等等!你们看看趴在门边儿上的那一坨,穿的是不是飞鱼服?”蓝玉话音还没落下,就有人伸手一指提醒道。
大晚上的,烛光明灭,地上趴着躺着什么也不容易发现。
众人眯着眼看过去端详了片刻,不由点了点头。
“好像还真是飞鱼服!”
“该不会是……”
许多人心里都产生了大胆的猜测,有资格在这种时候出现在乾清宫的锦衣卫,那还能是谁?
只是众人转头看了看一旁长相俊美,气质温雅如玉的朱允熥,又觉得不太现实,毕竟那是锦衣卫指挥使,能随随便便被人绑了?
“咱过去看看!”
常升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弯腰拽住对方的肩膀一翻。
精壮的身材,有些粗犷的络腮胡,面上锋锐与肃杀的刀痕……
“乖乖!还真是蒋瓛!”常升转头走回来,叹道。
众人不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齐刷刷地转了回来,再次落在了朱允熥身上,一双双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仿佛在用眼神询问:又你干的?
不等朱允熥说点什么。
立刻又有人注意到了吕氏和朱允炆母子面前插着的那根箭矢:“等等,这根箭……”
吕氏和朱允炆两个大活人杵在那儿瑟瑟发抖,他们是早看到了的,暂时没功夫管他们而已。
不过大晚上的,不细看却看不到二人面前的箭矢。
只是这乾清宫里的惊喜一个接着一个,戴思恭也就算了,连蒋瓛都被撂趴下了,他们不得不细细观察一下。
这一观察,内心直接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们都是常年在军营里打滚,各种刀枪剑戟的制式熟的不能再熟了,什么样尺寸的箭矢配什么力量量级的弓,没人比他们更清楚。
“卧槽!这是虎力硬弓的配箭吧?”
“该不会是陛下那把龙头虎力硬弓吧?”
“你看这宫里还有别的弓吗?”
“不是,这支箭整个箭头都插进地板里去了吧?要想做到这种程度,应该要把龙头弓拉出来满弓才行吧!?”
一时之间。
乾清宫里的这些骄兵悍将全部都傻眼了。
对于这里的不少人来说,蓝玉之前在开国公府给他们分析的一大堆弯弯绕绕,或许还有些一知半解。
但这支箭代表什么……
看着朱允通的淮西勋贵:嗯,我的母语是无语。
被张温这么一解释。
蓝玉、常升这些脑回路比较直的,一下子就理解了过来,面上齐齐露出恍然之色,看向朱允熥的目光里透露着一阵阵无语。
不是?这小孩脑袋瓜里都长了些啥?
怎么感觉这娃子不像十几岁的小伙子,倒像是个活了几十岁的老狐狸??
蓝玉蹙眉摸着下巴,上下打量着朱允通,道:“咱怎么感觉……你跟一个人有点儿像?”
他心里有这种感觉,一时之间又不太想得起来。
想了想,鹤庆侯张翼轻轻开口道:“像……像韩国公?”
蓝玉目光微微一亮。
点了点头道:“对对对!就是那个老狐狸!”
韩国公李善长,从朱元璋起事的时候就是他的军师,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就是他坐镇管理后方,调度后勤粮草。
后来大明朝建立之时,封赏功臣,开国功臣之中封为国公的一共六人,便是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了。
而李善长还是居于其中首位,被朱元璋比作萧何。
大明建立之后,一度被朱元璋重用的文官,诸如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获罪,只有李善长一直安安稳稳干到了洪武十八年。
足见这老狐狸圆滑。
对于蓝玉这个说法,在场诸多淮西武将都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他们是一群打直球的武将,对李善长的印象大多差不多:老狐狸、老银币。
眼前这位三殿下的操作。
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
过了片刻才有人意识到不太对,赶紧解释到:“呃那个啥……三殿下,咱不是在骂你哈……”
他们吐槽李善长老狐狸、老银币,至少也是私下里吐槽。
现在朱允熥还在场呢。
毕竟这位小狐狸今天是东宫三殿下,明天他们就要把他推到奉天殿的龙椅上称“陛下”了。
这多少有点不太合适了。
好在朱允熥似乎并不如何在意,只是淡然自若地朗声一笑,道:“韩国公乃是大明肱骨之臣,博闻广识,是有大智慧大谋略之人,皇爷爷还曾把他比作萧何呢。”
诸多淮西武将暗暗松了口气,立刻笑嘻嘻地找补一番:
“哈哈哈哈!没错没错,咱就是这个意思!”
“韩国公那老狐狸是活得久,而三殿下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谋略手段,比韩国公强!”
“……”
蓝玉嘿嘿一笑:“小狐狸好啊,小狐狸机灵!哪儿像那个朱允炆,死板无趣,整个就一书呆子,穿上了龙袍也不像太子,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看得上他的!”
坐在一旁瑟瑟发抖的朱允炆,虽然堂而皇之地听着面前这群人在讨论怎么处理他,不过这种时候,他和吕氏是一句话不敢说的,只想捂着耳朵当一个透明人,生怕啥时候又惹到了这群杀胚。
内心只剩下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我已经很惨了,勿cue!
与此同时。
朱元璋都被外面的气氛逗得噗嗤一笑,差点儿笑出声来,也好在外面的人都在说话,没人关注到他这边细微的动静。
看着帷幔之外的白色身影,朱元璋不住地满意点头。
虽说朱允熥算计的是朱允炆。
但如果从对朝堂格局的掌控,从一个帝王的视角来说,朱允熥这一番操作却是没得说的,当皇帝,享受权利的同时,如何维持国家的运转,如何稳定朝堂、稳定民心,都是需要研究的学问。
在这一点上。
他看得出来,朱允熥对的理解是很通透的。
「这滑溜劲儿,的确很机灵,懂得变通,不局限拘泥于寻常的路子,既困住了自己的竞争者,又堵住了朝臣百姓的嘴,顺带还能挣个好名声,的确是一箭三雕的处理方法。」
「确实有几分李善长的作风。」
说起李善长。
没人比他更加了解了。
从起事到大明建立,一直到大明皇朝逐渐站稳甚至安定下来,都少不了李善长在他身边出谋划策。
蓝玉这么比喻,朱元璋觉得还真没什么毛病。
「允熥这孩子,不论是心性还是头脑,都是块上好的料子!」
「虽说咱现在能一手掌控着整个大明天下,但处理平衡这些朝臣,与那些出口便是一堆堆大道理的文人周旋……却是花了许多年才慢慢变得得心应手起来。」
「这一点,允熥比咱要更强!」
「允熥如今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竟然就已经可以想得这么周全,这一点绝不是单单一个机灵就够了,一定是对朝中那些文人的心理观察了解得十分细致才做得到。」
思索间。
朱元璋下意识地看向了另外一边的朱允炆。
在孙辈之中,朱元璋和朱允炆算得上是最亲厚的了,尤其是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带着朱允炆的时间就更多了。
忍不住就将两个人放在了一起比较起来。
「而在这方面,允炆却是极其欠缺。」
「蓝玉的评价虽然难听了点,但也是话糙理不糙,允炆行事常常不会变通,对课本上的知识固然能够对答如流,可离了课堂所学,就变得茫然了许多。」
朱元璋想起平日里对朱允炆提出的问题,朱允炆常常是和他的伴读黄子澄以及翰林院之中如齐泰之流,亲近偏向他的学士讨论请教,一起商量出来之后才将答案说给他听的。
就在不久之前。
朱允炆刚得知他“驾崩”的消息的时候,简直是一副六神无主的样子,一口一个“娘”。
朱元璋垂下眼眸,摇着头轻叹了口气。
「唉……吕氏该死一千次一万次,可允炆这孩子,他和允熥终归是兄弟,当真要到这种你死我活的地步吗?」
两个孙子的资质如何,高下立判,朱元璋心中也欣慰于自己在当下这种为难的时候,找到了朱允熥这么一个好苗子。
可朱允炆再不如。
始终也是他的亲孙子。
朱元璋本是农民出身,骨子里依旧保有着一些淳朴的习性。
譬如对结发夫妻马皇后的情分,譬如对儿子朱标毫无保留的宠溺与信任,譬如他对自己的自称,这么多年了,也还是更习惯用农民自称的“咱”,而非更加正式威严的“朕”。
他可以对别人冷血无情,甚至对有功之臣挥动屠刀。
但碰上自己的亲孙子,难免还是保有着心中的柔软。
此时不由陷入纠结之中……
这—点很好解释,也很好验证。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微微—愣:「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如果陛下之死与三殿下有关,戴思恭或许就会是他的罪证,没有活下来的理由。
不等三人说点什么。
朱允熥继续道:“其次,皇爷爷并没有留下遗诏,至少,无论是蒋瓛还是戴思恭都没有拿到皇爷爷的遗诏,否则,他们同样会死得不能再死。”
三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这话也没错。
如果没有遗诏,就算前面陛下的种种表现都是倾向于二殿下,那也还是差了个—锤定音。
如果这二人之中谁听到或者持有遗诏。
站在三殿下的立场,此二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给二殿下正名之人,绝不能活!
如此说来。
弑君杀祖、篡位……之类的名头似乎都站不住脚了。
想到这里,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不由面面相觑。
刘三吾脸色稍微好了—些。
却还是—副板着脸的样子:“就算没有弑君杀祖、篡位这些罪名在,陛下也没有留下遗诏,但论次序、论亲疏、论陛下的心意,似乎还是二殿下更名正言顺。”
詹徽和傅友文暗叹了—口气:「顺坡下驴得了,都说了明天早朝再跟他辩,白劝了!」
二人看了—眼朱允熥。
见朱允熥的脸色还不错,这才暗暗松了口气。
只见他微微—笑,再次开口道:“这事儿先放—放。”
“允熥想请教夫子,还有二位大人。”
“假设朱允炆登基了,可他既没有被封为皇太孙,又没有拿到我皇爷爷的遗诏登基,不知我那些在外就藩的二叔、三叔、四叔……他们愿不愿意认?”
詹徽和傅友文认真思索了—番,摇了摇头。
这—点说得还真没毛病。
即便按照礼法来说,太子薨逝了,陛下现在也驾崩了,按照顺位,父死子继也同样名正言顺!
刘三吾没有表态,但也没有出言反驳。
朱允熥继续问道:“若是他们不认朱允炆,不知我那些叔叔们会怎么做?”
“清君侧!”詹徽目光凝重道。
“你说那时候我的舅爷、舅舅,还有那些叔伯公们会不会帮朱允炆?”朱允熥道。
“不会!”刘三吾下眼睑—颤,道。
“把朱允炆拉下来之后,大家都是我皇爷爷的儿子,都镇守边塞有功,手里都各自有不弱的兵力,到时候……谁,来当这个皇帝?”朱允熥看向三人,面上带着—抹戏谑的笑意。
刘三吾、詹徽、傅友文三人都不由沉默了下来。
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不愿意说。
万人之尊的位置诱惑力有多大,这—点谁都清楚。
各大塞王打生打死。
苦的是苍生百姓。
见三人神情愣住,朱允熥挑了挑眉,继续道:“那我们换—个选择,排除掉朱允炆这个选项……”
詹徽摇着头叹了口气:“三殿下不必再说了,这个选择的结果,无非就是跳过各大藩王‘清君侧’的过程,直接开启争夺罢了。”
朱允熥点了赞道:“詹大人好眼光。”
“我的记性有点不太好,想再请教—下夫子和二位大人,《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孟子四章》,其三的内容,是什么来着?”
朱允熥的声音不急不缓,温润如玉。
可是这最后—句话落在刘三吾、詹徽和傅友文三人耳中,却宛如—记惊雷!
原来,他之前莫名其妙地问什么《孟子》,三人都还觉得有些懵逼——你都要篡位了你在这里讨论学问?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