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客阅读 > 其他类型 > 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 全集

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 全集

佛系无忧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朱元璋封了徐达国公,而徐达也用战功回报朱元璋了,朱元璋的联姻,关键是当下徐达真的看得上朱棣这个女婿吗?朱棡、朱樉任何一人都比朱棣强,尤其是朱棡,文成武就。可偏偏朱元璋宁愿给朱棡配个侯爵之女,也不愿配给徐达做女婿。虽然明白这是朱元璋为了朝局平衡,但心里都会不好受。有些问题不说,不代表不存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也是许诺了徐达一桩婚事。但是,是让人家女儿做太子妃,做未来的皇后,甚至是太后!更甚至徐达以后的外孙很有可能是暨朱雄英之后的皇帝。徐达为什么不支持朱标呢?更何况,朱标本身就是太子,是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徐达这并不算背叛朱元璋。没有叛国,就能得到如此利益,徐达问心无愧,为什么...

主角:朱元璋李承乾   更新:2025-04-13 19:5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李承乾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 全集》,由网络作家“佛系无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朱元璋封了徐达国公,而徐达也用战功回报朱元璋了,朱元璋的联姻,关键是当下徐达真的看得上朱棣这个女婿吗?朱棡、朱樉任何一人都比朱棣强,尤其是朱棡,文成武就。可偏偏朱元璋宁愿给朱棡配个侯爵之女,也不愿配给徐达做女婿。虽然明白这是朱元璋为了朝局平衡,但心里都会不好受。有些问题不说,不代表不存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也是许诺了徐达一桩婚事。但是,是让人家女儿做太子妃,做未来的皇后,甚至是太后!更甚至徐达以后的外孙很有可能是暨朱雄英之后的皇帝。徐达为什么不支持朱标呢?更何况,朱标本身就是太子,是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徐达这并不算背叛朱元璋。没有叛国,就能得到如此利益,徐达问心无愧,为什么...

《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 全集》精彩片段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朱元璋封了徐达国公,而徐达也用战功回报朱元璋了,朱元璋的联姻,关键是当下徐达真的看得上朱棣这个女婿吗?

朱棡、朱樉任何一人都比朱棣强,尤其是朱棡,文成武就。

可偏偏朱元璋宁愿给朱棡配个侯爵之女,也不愿配给徐达做女婿。

虽然明白这是朱元璋为了朝局平衡,但心里都会不好受。

有些问题不说,不代表不存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也是许诺了徐达一桩婚事。

但是,是让人家女儿做太子妃,做未来的皇后,甚至是太后!

更甚至徐达以后的外孙很有可能是暨朱雄英之后的皇帝。

徐达为什么不支持朱标呢?

更何况,朱标本身就是太子,是帝国第一顺位继承人。

徐达这并不算背叛朱元璋。

没有叛国,就能得到如此利益,徐达问心无愧,为什么不选呢?

更何况,徐达也是经历朱文正、小明王、汤和等事件的人,还能不清楚朱元璋是个啥人?

所谓的兄弟义气,也得基于利益的基础上才能稳定啊。

朱元璋吃肉,连汤都不分,能怪谁?

老朱众叛亲离是必然的,但前提只是内部问题。

如果是外敌当前,淮西还是会支持朱元璋的。

亦如那句话说的,李世民离了那些兄弟们,他依旧是天策上将,李世民自己就是最大的功臣。

而朱元璋不同,朱元璋离了淮西集团,离了马皇后,朱元璋还是洪武大帝吗?

说好听点儿老朱和淮西是相互成就,说难听点儿就是没本事。

强者本自具足,压根不需要和谁去相互成就。

“陛下息怒啊,保重龙体啊。”李培玉叹了口气,老朱这回受的刺激确实不小。

但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若是想要兵权,学学赵匡胤不行吗?

再或者用用其他办法。

为了打下这个天下,为了保住这个天下,他们是浴血拼杀,到头来功臣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谁还会甘心?

“传信给毛骧,诏沐英还朝!就说朝中有奸臣作乱,叫他领兵进京,以清君侧之恶!”朱元璋当即下旨道。

李培玉闻言,尴尬一笑,“陛下,西平侯应该脑子没病。”

“你说什么?”朱元璋看向李培玉,眼眶血丝弥漫。

李培玉回答道,“先不说侯爷是否会不顾亲情奉诏讨贼,就算他奉诏了,汤和、徐达、蓝玉、李文忠、冯胜,哪个不能把他按地上打?云南才多少兵马?大明又有多少兵马?诏西平侯起兵,是行不通的。”

李培玉也知道不能干政,但不能看着朱元璋这么错下去了,不然把现有的待遇给作没了咋办?

日子还过不过了?

沐英有本事是不假,但能把他按地上把屎打出来,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大明将星如云,沐英不过沧海一粟。

真要起兵了,那就是蚍蜉撼树。

“那就传信到京营,叫咱的那些义子举兵。”朱元璋冷静下来,觉得李培玉说得有道理。

还是从京营调兵,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吧。

李培玉尴尬一笑,“陛下,京营四十八位,斩首十一员大将、三十三位副将,副将以下被诛杀者更是高达百人,您觉得这杀的是谁?”

老朱完全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李承乾主打的就是个走老朱的路,让老朱无路可走。

谁都知道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李世民呼唤系统,可是那个声音已经不再回应他了。

不过嘛,复活观音婢,这个诱惑力很大啊,自己回去,与观音婢白首偕老,岂不美哉?

也算是了了观音婢未能与自己共白头的遗憾。

一朝同淋雪,哪算共白头?

而刚穿过去的朱元璋,悠悠转醒,成功接收了李世民的记忆,情况是李承乾被废,正处于立李治为太子的前夕。

“立太子?咱这辈子不带再立太子的!辛辛苦苦培养继承人,结果继承人还反了咱!槽!咱临死前再立太子!

对了,接下来几十年后,女主天下,有个盗国之妇!来人,快来人,给咱把武媚娘拿下,剥皮揎草!”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被朱标背刺的朱元璋,对太子这个身份可谓是深恶痛绝。

好嘛,前脚李承乾成了朱标。

后脚李世民就来了。

这该死的命运啊。

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脑海中的记忆,来到铜镜面前坐下,看着这份容貌。

嗯……没俺老李帅气啊!

那就不用担心打破相了。

李世民左手抬手啪啪给自己脸上甩了三个巴掌。

“妈的,你朱元璋是怎么把局面作到这个糟糕,你这皇帝是怎么当得这么失败的?一个开国皇帝,怎么混成这鸟样的?

为人丈夫,你宠妾灭妻!为人兄弟,你过河拆桥!为人子孙,你不孝祖宗!为人君王,你兔死狗烹!

为人父亲,你打压儿子就算了,还整个鞑虏儿媳!眼下更是人心尽失!为人臣子,你弑君篡权!小明王咋死的真无人知吗?

做皇帝,苛责群臣,你怎么敢的啊?你这他妈不是逼他们去贪吗?而且你还双标,富养皇族穷养官!

怎么,治理天下是靠皇族还是靠官员你分不清吗?官子为啥两个口?因为你得喂饱上面那个口啊!

你只有喂饱上面那个口,他们才会去帮你喂饱下面那个口!你这不是逼官员去吸百姓的血吗?难怪各地起义不断!

朕真他妈不理解你干的骚操作,虽然你驱逐鞑虏是摘了桃子,但好在你摘成功了,胜者为王败者贼,这名声落你头上了。

但是你他妈的在帝王庙里供奉鞑虏干啥?朕在里面被供奉朕高兴,但是你把朕跟鞑虏供一起,朕很不高兴!

而且,你丫的恢复中华,这大好的名声,你反手跑去承认元朝当正统!你知不知道在你承认的那一刻你就输了!

本来你驱鞑复中就水分不小,你丫的还整这骚操作,现在这局面你让朕怎么办?让朕怎么破局?槽!”

李世民气得又给自己三巴掌。

这回用的是右手,左右脸各打了三巴掌。

前期抗元,是陈友谅、张士诚、刘福通、韩林儿扛着的,老朱在后面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坐看神州沉浮。

等到前面打得差不多了,朱元璋直接一波横扫。

俗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陈友谅从起义开始就没跟元朝有来往,一直都在驱逐鞑虏。

而朱元璋跟元朝有来往,当年义军看起来要输,朱元璋暗中给元朝送礼,元朝派使臣前来册封朱元璋江西行省平章政事。

可是没多久局面反转,义军要赢!

朱元璋就拒绝了册封,继续猥琐发育。

察罕破汴梁,下山东,海内震动,我太祖遣使通好,察罕亦致书相答,已而,有张昶、马合谋至,以江西行省平章授太祖,太祖闻察罕死,不受。


眼下这么好的开局,不造个反都对不起这开局好吧。

两世为人,这次说啥也得坐上那个龙椅!

根据朱标的记忆和明史的了解,大明实权老大是马皇后。

她工号001。

自己这个太子储君拉着马皇后一块造反,就没有失败的道理!

而且马皇后不像朱元璋那么贪权,再加上自己已经成年了,压根不用担心什么垂帘听政的事情。

与马皇后合伙造反,自己百利而无一害啊。

这时候,朱标的贴身太监李福安进来了,忙跪下道,“太子殿下,您终于醒了,可吓死奴婢了。”

李承乾摆摆手,“起来吧,孤问你,吕氏现在在干什么?”

“呃……回殿下,据奴婢所知,侧妃娘娘好像是在给太子妃熬补品来着。”

李福安如实回答道。

李承乾闻言,面色微沉,吕氏是否也精通药理呢?

通过某些药相克的原理,杀人于无形。

不然太子妃常氏孩子都生下来了,还生的是第四胎,怎么可能在坐月子的第十一天人没了?

“孤知道了,她给太子妃的补品,你想办法留渣,不要被人发现了。”李承乾吩咐道。

李承乾深知,现在不能有大的动作。

以免引起猜疑。

这个朱元璋的猜忌心,比自己老爹晚年的猜忌心还重,自己还是得小心为上。

孤这一生如履薄冰,这回说啥也得走到对岸。

“殿下的意思是……”

李福安试探性询问道。

“不要问那么多,这件事情不要被任何人发现!照办就行,下去吧。”李承乾挥挥手道。

“奴婢遵旨。”李福安起身退下,赶紧去办。

李承乾蹲下身,揉着朱雄英的小脑袋,认真的说道,“雄英,你去乾清宫,找你爷爷玩,拖住他,不要露出破绽,明白吗?”

朱雄英疑惑不解,“父王,什么意思啊?”

“父王不会害你的,你不要跟你爷爷说是我让你去找他的,知道吗?”李承乾再度开口。

朱雄英虽然现在才四岁,但古代孩子都早熟,而且这还是皇家的孩子。

很多道理朱雄英都明白。

所以李承乾相信朱雄英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儿臣明白了,儿臣现在就去找爷爷骑大马。”朱雄英认真的点了点头道。

说完,朱雄英迈开小腿就去了乾清宫。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看着这个奶娃娃,长叹一声。

洪武十五年,这小家伙得了传染病没的,还是只有他一人得了的那种。

这应该不会是朱元璋下的手,应该是吕氏和她背后的江南集团。

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清算江南集团,应该想着是人都死了,为一个死人舍去现存的实际利益不划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吕氏扶正为太子妃,不甘心自己的儿子朱允炆头上还压着个嫡长子朱雄英。

朱雄英一死,朱允炆就是长子。

只要朱允熥也没了或者是废了,按照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规矩,江山就是朱允炆的。

先不扯吕氏妾扶正的事儿,就算她成了正妻,但关键是,吕氏扶正之后又生了两个嫡子,在有嫡子的情况下,又把皇位给了一个庶出,这闹哪样?

就算立幼子,担心有垂帘听政的事儿,那直接去母留子不就行了?

去母留子不比宠庶灭嫡的名声好?

扶正吕氏,养大了她的野心,也养肥了江南集团的胆子。

废嫡立庶,就是废坏纲常!

自古以来,嫡庶有别,出生就注定了,出生是庶子,一辈子就是庶子。

哪怕妾扶正,也得是扶正之后生的才是嫡子,在此之前生的就是庶子。

如果自己母亲扶正,就能从庶子变成嫡子,那还说什么妻妾有分,论什么嫡庶有别?

嫡就是嫡,庶就是庶!

宠妾灭妻不可取,废嫡立庶更不可为!

既得利益者,就是始作俑者。

瓜分利益的,就是帮凶。

“把妾扶为正妻,呵呵,为了利益,真是什么道德伦理,世道纲常都不顾了啊,嫡长子还在,不思续弦,反而把妾扶正,这把嫡长子置于何地?

让嫡长子给一个从小门抬进来的东西叫母妃?也亏得他朱元璋干得出来!不过常氏的死,应该就是正式清理淮西功勋集团的开端了,一切都还来得及。”

李承乾自言自语了一句,抬脚便离开了东宫,直接去了坤宁宫。

而朱雄英小腿跑得还挺快,没一会儿就跑到了乾清宫。

“爷爷,爷爷。”朱雄英跑进了书房,朱元璋正在批奏折。

朱元璋一看朱雄英来了,马上放下奏折,抱起朱雄英,“大孙,你来啦,怎么出这么多汗?热不热啊?”

朱雄英嘻嘻笑道,“爷爷,我想你了,想骑大马了,你陪我骑大马好不好。”

朱元璋哈哈笑道,“爷爷还有奏折要看呢。”

“不嘛不嘛,先陪我玩嘛,雄英晚上分大鸡腿给你吃。”朱雄英抱着朱元璋的脖子撒娇。

朱元璋宠溺的笑道,“好!听我大孙的,爷爷陪你玩,不过只能玩一会儿,因为爷爷真的很忙的。”

朱雄英认真的点了点头,“好,爷爷最好了,嘿嘿。”

朱雄英成功把朱元璋拖在了乾清宫,就算朱标醒来的消息送到乾清宫,也足以拖住朱元璋一会儿了。

李承乾快步前往坤宁宫,顺便问起了系统不良人的事情。

不良帅袁天罡,率领三千不良人就在京城分散潜伏,袁天罡会想办法避开暗卫,来和宿主汇合的。

得到系统都回复,李承乾心里便有了底。

一进坤宁宫,李承乾一撩衣袍便跪下了。

“儿臣给母后请安。”

马皇后放下茶杯,“今儿个怎么行此大礼?快起来吧。”

“多谢母后。”李承乾起身道。

看向了这位与自己母后长孙皇后并列千古一后的马皇后。

都长着一副国泰民安的脸。

慈祥又不失威严。

“标儿,你今天突然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我听说你突然晕倒了,身体可有碍?”马皇后询问道。

李承乾回答道,“儿臣无碍,多谢母后关心,儿臣有件私事要跟母后说,还请母后屏退左右。”


眼见李承乾利益分配成功,马皇后颇为满意。

为避免常蓝两家独大,马上就把徐达扶了起来,徐达之女未来也是皇后,可以平衡常蓝两家。

而拉拢了汤和,朱标怕徐达一人压不住常蓝两家,给找了汤和当帮手。

平衡前朝后宫。

至于李善长,这家伙本来就是最合适得丞相人选,只是这家伙太贪了而已。

贪好啊。

不怕你贪,就怕你不贪。

有弱点才更好驾驭啊。

而且只是一个相国,家中无女入后宫,自身又是文臣,根基还是薄了些。

所以李承乾只是让李善长来掌舵,但没说要杀了胡惟庸。

李承乾也想看看,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两个有野心且贪权的师徒,在这宰执天下的大权面前,还能不能不争!

权力迷人眼啊。

哈哈。

李善长得忙着和胡惟庸去斗,李承乾坐山观虎斗,压根不慌。

“那诸位对我刚刚的意见意下如何?”

马皇后这时候也开口道。

“太后娘娘所言极是!”四人异口同声的喊道。

陛下都喊出来了,还差这一声太后?

马皇后点点头,“好,魏国公,你带一对亲信,把京畿四十八位当中,太上皇的义子全部就地问斩,卸了他们的兵权,理由就是通敌谋逆!”

“臣遵旨。”徐达应声道,这明显是要一次性到位,把老朱的人马杀得干干净净。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朱元璋文治一塌糊涂,但武功是有的。

就连教员都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军事指挥能力不错,但他若是没人能指挥了呢?

说到底,还是老朱办事寒了人心。

老朱对权力抓得很紧,任何人想反老朱,基本上没有赢的可能。

但马皇后不同。

淮西要是不认马皇后的情分,那他们的后宅可就不得安宁了。

更何况,是马皇后帮他们照顾家属,才能让他们在前面放心打仗。

而且,马皇后又不是要把朱家江山拱手让人,马皇后只是想让太子提前继位而已。

“蓝玉,你带亲兵去封锁京城,任何一只信鸽都不能飞出京城,确保消息不会传出去,保证今晚的皇权平稳过渡!”马皇后继续安排。

蓝玉拱手道,“臣遵旨!”

“汤和,你研究一份新的名单,到时候填补四十八卫的空缺,并领一卫兵马随时待命,若见宫中一道红色响箭射上天空,马上带兵从玄武门进来,直杀至乾清宫,若宫中无恙,天亮之后兵马各归本位。”

马皇后继续吩咐,显然是给了汤和往军中安插亲信的机会,也算是变相的弥补汤和。

“臣领命。”汤和应声道。

马皇后微微点头,“韩国公,你是文臣,本宫就不要求你什么了,这传国诏书就请你代笔了。”

“臣遵旨。”李善长也应声道。

小事开大会,磨磨唧唧三五个小时。

大事开小会,主打的就是个高效率。

“韩国公,这诏书今夜戌时之前,送至东宫即可。”李承乾提醒道。

“臣明白。”李善长微微点头,时间不多了啊。

马皇后挥挥手,“去办吧,今晚过后,大明仍是那个大明。”

“臣等领命!臣等告退!”

四人齐刷刷行礼退下。

权力过度的事情在马皇后的主持下,就这么敲定了。

李承乾心里暗暗琢磨,兵马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有安全感,孤不喜欢把命运交给别人。

还好自己安排了常茂。

等常茂兵马一到,自己直接拿着诏书,带人杀到乾清宫。

逼迫朱元璋传位!

妈的,当初自己造反,若不是有人告密,自己未尝会失败!

但是这次,就算有人告密,那也不怕!

因为这件事情的幕后推手是马皇后,得罪了马皇后,你是真当马皇后的刀不快啊。

这回玄武门之变,说啥都不带输的。

苍天呐,玄武门之变,说啥也该我李承乾赢一回了吧!

这回我李承乾直接以身入局,就不信还不能胜天半子!

自己向马皇后举报朱元璋,以身入局,今晚我李承乾,必须要胜天半子,君临天下。

几人离开之后,马皇后说道,“标儿,你也退下吧,我想休息一会儿了。”

李承乾忙起身道,“是,儿臣告退,今晚儿臣再与母后汇合乾清宫。”

马皇后嗯了一声,李承乾则回了东宫。

造反没龙袍哪行呢?

李承乾马上命袁天罡去织造局,取一件崭新的龙袍来。

合不合身也差不多了,将就着用吧。

上回我李承乾别说龙袍了,太孙服饰都没穿上就造反了。

这回造反,仪式感必须拉满!

天凉了,孤加件衣服怎么了?

“玉儿,你说标儿会是一个好皇帝吗?”马皇后叹了口气道。

玉儿回答道,“殿下是您的长子,又有监国的经验,肯定能堪当大任,若娘娘您不放心,可代行皇权,垂帘听政。”

马皇后摆摆手,“垂帘听政就算了,标儿是个成年的太子了,不需要有人再牵着他的手走路了。

本宫还是好好培养雄英吧,标儿是他从小带在身边培养的,有人说标儿是有文化的朱元璋,本宫还是不放心。”

培养朱雄英,留个后手。

朱标要是不堪大用,自己能把他扶上去,就能把他拉下来。

“娘娘高瞻远瞩。”玉儿小小的吹捧道。

马皇后站起身来,“大明,变天了啊。”

“娘娘,您不是要休息吗?距离天黑大概还有一个多时辰,去小憩一会儿吧。”玉儿建议道。

马皇后微微摇头,“本宫哪里休息得下!眼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去给本宫煮一碗参汤吧。”

“是,奴婢这就去。”

玉儿微微福身离开。

马皇后抬头看向天空,“真不知道本宫强行干预朝堂,于大明而言,是福还是祸啊,标儿,你不会让娘失望的,对么?”

马皇后喃喃自语。

由于马皇后的刻意安排,有消息送往乾清宫,但没有送到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还在气呼呼的教朱雄英读书,朱元璋感觉教小孩子读书这事儿,是真能把三高给气出来。


即便再锐意改革的皇帝,也会发现祖宗的制度已经限制了变革的可能性,只能顺着惯性随波逐流,等待最后清盘。

所以,大明一旦走向衰弱,再无中兴的可能。

朱棣造反夺权,还改了不少皇明祖训,要不然朱棣的大明都不一定能有二百来年。

百官:陛下,皇明祖训说……

朱棣:你们拿前朝的祖训,来管本朝的皇帝?

历史证明,朱元璋是个喜欢定制度的人,他想把大明接下来的一切都安排好,让大明千秋万代的笼罩在他朱元璋的意志之下。

哪怕是他的钦定传承人朱标。

朱标娶了常氏,他背后常蓝两家不管愿不愿意,都得支持朱标。

至于其他人,那完全是被迫服从。

朱标在军中压根就没有建树,跟他们也没有利益绑定,军方大佬怎么可能一心一意朱标,只不过是不能抗旨而已。

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过把这些官员的利益跟朱标搭上线,这也是为什么朱标的东宫除了常吕两人,只有一个小透明的原因。

那个小透明是元朝参政阿失宁之女。

没有通过政治联姻手段稳固朱标与淮西的关系,朱标没有战功,得不到认可,所以朱标的太子位稳还是不稳,全在朱元璋一念之间。

朱标可谓是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朱标权力小,身为监国太子,未来救老师宋濂都救不了,那时候朱标为宋濂求情,朱元璋一句俟汝为天子而宥之,把朱标吓得直接跳河了。

史料记载,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

朱标被朱元璋一句话吓得跳河,这样懦弱的性子,能办得了洪武大案?

那是老朱办的,让朱标去执行,给朱标树立点威信,不过有没有让朱标背锅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朱元璋出生于贫苦家庭,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位置很不容易,所以他的性格是极为坚忍,强势的,做事情特别武断,心狠手辣。

朱标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性子自然就懦弱些了。

身为太子,子不类父,父厌之,子若类父,父疑之。

你说,这太子多难当?

帝王家,哪有父慈子孝?

朱元璋是为朱标铺路,但不是铺朱标自己的路,是铺朱元璋选的路。

朱元璋让朱标按照朱元璋的意志走。

这种没有边界感,打着为儿子好,做着伤害儿子的事儿的人,是农民出身的通病。

长挂嘴边的就是,我吃的饭比你吃的盐都多。

……

李承乾两世做太子,自然是明白接下来如何善后的。

李承乾回东宫,突然想到了什么。

当即给远在云南的沐英写了封信,说明白自己登基的事情是马皇后支持的。

并同时映射一波洪武七年朱元璋让嫡子给孙贵妃服丧,踩马皇后脸面的事情。

李承乾担心沐英会是变数,所以表明态度,自己登基是母后支持的,你若还是要支持朱元璋,那你就想想朱元璋把你娘的脸面踩地上的事情。

朱元璋在前面打仗,沐英可是马皇后一手带大的,是在朱标之前的好大儿。

写完之后,李承乾吩咐道,“加急,把这封信送到云南西平侯府,并传旨韩国公,叫他联系五军都督府,把昨晚参与的士兵名单报上来,酌情封赏吧。”

“遵旨。”太监接过信应声道。

“还有,传旨,西平侯沐英守卫边疆有功,着进封黔国公,改回朱姓,如果他到时候对改回朱姓有顾虑,那就问问他还认不认他自己这个养子的身份,认不认朕这个弟弟。”李承乾补充道。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