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急,两岸百姓饱受洪涝旱灾之苦,决心开渠筑堰,根治水患。
施工之际,却遇江底孽龙作怪。
此龙盘踞江底,兴风作浪,令治水工程屡屡受阻。
李冰忧心忡忡,二郎挺身而出:“父亲勿忧,待孩儿降伏此妖!”
二郎手持铁铲,腰悬绳索,跃入江中。
孽龙见有人来,张开巨口,欲将二郎吞下。
二郎侧身躲过,挥铲便砍。
然孽龙皮糙肉厚,铁铲难伤分毫。
二郎心生一计,引孽龙至岸边,趁其不备,抛出绳索,套住龙角。
孽龙负痛,奋力挣扎,竟掀起滔天巨浪。
二郎神力非凡,死死拉住绳索,大喝一声,将孽龙拖出江面。
为防孽龙逃脱,二郎施展 “担山赶月” 之术,拔起两座大山,化作扁担与箩筐,将孽龙镇压于山下。
此后,二郎协助父亲,凿开玉垒山,修建飞沙堰、宝瓶口,将岷江之水引入成都平原。
自此,蜀地旱涝保收,沃野千里,成为 “天府之国”。
百姓感其恩德,将二郎与李冰一同供奉于二王庙,世世代代传颂其治水功绩,而二郎担山锁龙的传说,亦成为千古美谈。
第十章:赵昱斩蛟嘉州郡 隋代奇士封神祇隋开皇年间,嘉州之地,岷江肆虐,每至汛期,蛟龙兴波,舟船倾覆,百姓溺亡者众。
时任嘉州太守者,乃赵昱也。
此公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虽为文臣,却身怀异术,更有白马白犬相随,暗藏玄机。
一日,蛟龙再度为祸,江水暴涨,浊浪排空。
赵昱登高一望,怒发冲冠,高呼:“吾必除此大患!”
言罢,仗剑跃入江中。
江面顿时翻涌如沸,水花四溅,众人只见一道白光与墨影缠斗,杀声震天。
原来赵昱入江后,直取蛟龙要害。
蛟龙亦非等闲,摆尾如鞭,吐息成雾。
赵昱不慌不忙,口念真言,腰间玉佩泛起青光,化作锁链缠住蛟龙。
白马白犬亦跳入水中,白马踏浪,白犬撕咬,助赵昱一臂之力。
激战数个时辰,赵昱瞅准时机,一剑斩下蛟龙首级,提之而出水面。
百姓见蛟龙已死,欢声雷动,奉赵昱为神明。
赵昱却不居功,不久后弃官隐去。
然每逢江水泛滥,百姓祷之,便见一白衣神人,乘白马,引白犬,于江面巡视,水患立解。
唐时,玄宗感其恩德,敕封 “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