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跑了沪市大大小小好几个银行,总算分开把这两万三千块钱取完了。
交给七七后,换回原来的衣服,要去给一家子报名下乡喽。
小说里,苏宝珍是去西南那边,好像是川省吧,在山里找到了一批土匪没有运走的金银财宝,还捡到了好几块狗头金。
她全收进空间了,八十年代黄金涨价,才拿出来的。
其他的古董也是卖出了天价。
她记得,原主未婚夫老家也在那,这不凑巧了吗!
她也要下乡,她要把苏宝珍的机遇截胡了,至于顾淮安,先打听一下。
要是各方面符合她择偶标准,她可以接触了解一下。
她不会一竿子把人打死,也不会把人想的太好的。
结婚嘛,怎么可能和谁都一样?
跟喜欢的,日子那叫一个蜜里调油,不喜欢,给她退!退!退!
她朝街道走了过去,上山下乡运动,五几年就开始了,鼓励城里读书的人下乡建设农村。
实际是城里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安置,人多了,怕闹出麻烦,还不如把烫手山芋甩给大队。
分开管理,人少,闹不出多大的事儿。
南方那边,一年要种两季粮食,猫冬都没个清闲的时候,多数人都选择东北,粮食够吃不说,冬天没活做,可以躺炕上捂着。
苏明月拿出户口本,递给街道工作人员,“同志,你好,报名下乡!”
工作人员看到有人主动报名,高兴的不行,“同志,你要去哪里,我给你登记!”
他态度热情,没办法,现在的人,都不乐意下乡。
三催四请的,不去,只能强制执行了。
“一家三口,去大西北!”
工作人员一听,脑袋卡壳了,“啊,去大西北?”
人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工作人员也不能把人坑了,他不确定道:“同志,大西北漫天黄沙,住的土房子,去哪都是开荒种树,那边条件很艰苦的,你确定要去吗!”
这知青下乡,去了就没回来的,除非家里有关系。
谁不想选个轻松富裕的大队,少干点不说,还能吃穿不愁。
最好是附近的大队,还能回呢!
但那几乎不可能,附近大队,那是紧俏货,去的都是关系户。
虽然明面上下乡由街道统一调配,这其中可操作的多着呢!
苏明月毫不犹豫的,“同志,就去大西北,我妹说了,不在城里虚度光阴,那是堕落的,农村就是她的家,励志终身滚泥巴,要磨一手老茧,练一颗红心,当一辈子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国家需要她的地方,我爸妈虽说一把年纪了,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农村出一份力。”
工作人员听到她一本正经的话,激动的握着她的手:“同志,感谢你全家对国家的付出,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要是谁都有你家这种觉悟,我们工作也不至于难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