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年纪大的,没多少省油的,你单瞧她看人的眼神儿,直勾勾的都不躲闪,准是敢吵敢干那类不讲理的。”
“还是谭姐见多识广。”
陆湘不知道邮局那俩人背后评价她是不讲理的老太太。
但就算听到也无所谓。
他们嘴里的讲理就是好说话,好摆弄。
这时候吃公粮的还有些忌讳,不少约束他们的语录一说,他们就不敢太出格了。
语录的权威性胜于律法。
铁饭碗们顶多是给你个脸色,态度不那么客气。
等过去这段时期,不少办事处的都能明面上吃拿卡要。
举报投诉都没用,想办事就得给好处,没有好处就办不了。
出了邮政局的大门,陆湘在这条街上逛了一个来回。
除了最开始觉得街道和平房很有年代韵味,后面便觉得没什么可看的了。
准备回牛车集合点时,路过了一家理发店。
之前她还嘀咕王梅花她娘的头发是自己剪的,残了一块儿。
现在想想她头发也不怎么整齐,原本到耳朵下边的头发快盖住脖子了。
陆湘单看门头,还以为理发店里是那种只有一个理发师傅的小型理发店。
没想到一进去就有人招呼:“来了一位!”
屋里并排三个理发椅,理发椅前面是一行摆放各种工具的桌子,正对着的一面墙上的镜子是那种像黑板一样,几块镜面拼成的。
不算太大的一间屋里有三个理发师,与理发椅子数量对应。
理发店似乎是没有学徒和打杂小工,陆湘观察了一下,从洗头剃头刮脸整个流程全部一个师傅接待,三人各管各的客人,没有分工谁单独做什么的意思。
屋里等待理发的基本都是男的,大约是因为剃头加刮脸只需要一张理发票,心里感觉很划算。
女士的发型普遍是齐耳、齐肩短发,或者能扎成两把刷子的半长发,自己在家拿大剪子修一修就行,很好打理不需要过来花冤枉钱。
他们这些有单位的职工,厂里时不时就会发理发票、沐浴票。
凭票就能免费剪头发洗澡。
要不怎么后世总有一些拿着大把退休金的老人怀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称这时候幸福指数高呢。
有部分好单位的福利待遇确实是好,上班不累、改革开放也没有下岗潮,晚年一个月能拿上万,家里儿女都得捧着哄着,生怕老人没的太早。
不像村里那些土里刨食的青年,年轻时拼命干活,有时候干一整年领的粮食都不够吃饱,到老了、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干不动农活也没有退休金领......
陆湘发散的脑子被吵闹声拉了回来。
“不用她,我得让张师傅给我剃头!”
顺着声音看过去,是个排队等剃头的大爷,现在轮到他了,只是理发师的人选并不合他心意。
女理发师拿着毛巾一脸无奈的道:“咱国营理发厅有自己的规矩,谁来理发都不能指定理发师傅,轮到谁就是谁。”
大爷瞪着眼说:“那我不管,除了张师傅,我谁也信不着。”
一旁那个给别人剪头发的师傅停了手里的活,转过身劝到:“大爷你到了咱理发厅,就得遵守这里的规矩。咱们国营理发厅里的师傅手艺都一样,没有好赖之分。”
大爷语气缓和了一些:“什么规矩不规矩的,小姑娘也不长胡子,能刮好脸吗?刮脸这事得有体验的人才明白,我就相中张师傅你的手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