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极客阅读 > 现代都市 > 全集小说推荐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

全集小说推荐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

鲸蓝旧梦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余喜龄余建国,文章原创作者为“鲸蓝旧梦”,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得真是太糊涂了。要是余建国在这,余奶奶恨不得拿扁担敲醒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真不知道人言可畏是咋地。余建国这会可不知道余奶奶的心思,正皱着眉头听大夫说叶暖暖的情况,“小姑娘是早产儿,身体本来就虚弱,你们当大人的怎么也不经心一点,她这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得仔细养着,尤其受不得气,不然小毛病到后头也会变成大问题!”叶听芳哭得泪水涟涟,只知道不停地点头......

主角:余喜龄余建国   更新:2024-05-07 05:2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余喜龄余建国的现代都市小说《全集小说推荐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由网络作家“鲸蓝旧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余喜龄余建国,文章原创作者为“鲸蓝旧梦”,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得真是太糊涂了。要是余建国在这,余奶奶恨不得拿扁担敲醒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真不知道人言可畏是咋地。余建国这会可不知道余奶奶的心思,正皱着眉头听大夫说叶暖暖的情况,“小姑娘是早产儿,身体本来就虚弱,你们当大人的怎么也不经心一点,她这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得仔细养着,尤其受不得气,不然小毛病到后头也会变成大问题!”叶听芳哭得泪水涟涟,只知道不停地点头......

《全集小说推荐渣爹太极品,炮灰二姐要翻身》精彩片段


叶听芳顶天了就是个小学文化的水平,这个所谓小学文化还掺满了水分,看上去“知书达理”不过是她会装相,会找依靠而已。

你让叶听芳像徐招娣那样日夜操劳试试,她能有徐招娣如今的状态都难,论文化水平说不定还及不上只读了几个月扫盲班的徐招娣,上辈子余喜龄可从没见过叶听芳摸书拿笔。

“也是。”余喜山叹了口气。

“那今天他怎么没来给爷奶拜年。”余喜龄见余喜安有些困,这丫头昨天跟着守岁,刚睡着没多久又被鞭炮声给吓醒了,把她抱在怀里哄她睡觉。

“早上爸回来本来是要跟我们一块回来的,结果听芳姨哭着跑过来,说是叶暖暖晕倒进医院了。”余喜山垂头丧气的,说起叶暖暖更是有点咬牙切齿的味道。

余建国有多紧张那对母女,别说是叶暖暖进医院了,就是平时磕破一点皮都要小题大做,当即就丢下徐招娣母子,踩着单车驮着叶听芳往县城赶。

不过让余喜龄觉得奇怪的是余喜山的态度。

“你不喜欢叶暖暖?”余喜龄皱着眉头问他。

上辈子余喜山后来平平凡凡地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很平顺,嫂子有一次却对她说,余喜山心里有个放不下的人,问她知不知道是谁。

虽然余喜山从来没有跟任何人透露过他喜欢叶暖暖,但余喜龄心里知道,余喜山心里放不下的那个人,一直是叶暖暖。

但他什么时候把叶暖暖装进心里,余喜龄却是不太清楚,难道不是现在?

余喜山翻了个大白眼,十分嫌弃地撇了余喜龄一眼,“什么喜欢不喜欢,叶暖暖没事就只会哭,讨厌死了。”

“……”真希望你能一直讨厌下去。

下午徐招娣要走,余奶奶拉着她死活不让,“你别回去,让建国来接你!我倒要问问他,是想干啥!”

别看余奶奶对孙子辈有些溺爱,但对家风大事还是很敏感的。

尤其徐招娣当初是她看好亲自选中的媳妇,更加容不得余建国这么欺负,平日里她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可这事余建国办得真是太糊涂了。

要是余建国在这,余奶奶恨不得拿扁担敲醒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真不知道人言可畏是咋地。

余建国这会可不知道余奶奶的心思,正皱着眉头听大夫说叶暖暖的情况,“小姑娘是早产儿,身体本来就虚弱,你们当大人的怎么也不经心一点,她这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也得仔细养着,尤其受不得气,不然小毛病到后头也会变成大问题!”

叶听芳哭得泪水涟涟,只知道不停地点头,心里不免有些怨前公公,暖暖跟着她一直都是好好的,可是每次回家过年不是感冒就是头痛,这回倒好,直接晕倒送医院来了。

“别哭了别哭了,暖暖会没事的,医生不是说只要仔细养着就不会犯病吗,没事的啊,我还在这呢。”余建国手足无措地安慰着叶听芳,想要把人拢进怀里,又怕外人看着说闲话。

叶听芳倒是没有这方面的顾忌,直接扑到余建国的怀里大哭起来。

医生摇摇头叹了口气,听说小姑娘是在爷爷家过年时犯的病,这父母还是早上匆匆赶来的,也怪不得他们。

病房里,叶暖暖死死地拉着魏敢的手,不让他走,“魏哥哥,我头晕。”


余爷爷的隐忧深深地埋在心里,见余喜龄是真的不介意余二婶的所作所为,悄悄地松了口气,不管余喜龄多能干,毕竟是小辈,很多事没有大人照拂是不行。

他和余奶奶都这个岁数,眼看着黄土埋半截的人,又能照顾他们多久。

临睡前特意叮嘱余奶奶,以后不要再让余二婶来家里帮倒忙,省得闹出矛盾,还是像以前那样不远不近的才好,余奶奶自然是忙不迭地应下。

第二天还是照旧去县里,只是比起前两天更忙了一些,很多人都是赶到二十九才想起家里春联没贴,赶紧上街来买,倒是收摊收得比前两天要早,到了下午一点左右,就没有人再来买春联了,余爷爷坚持等到两点,确定不会再有人来,才收摊回家。

写春联的红纸还剩下一些,留到来年过年肯定留不了那么长的时间,这红纸是会褪色的,好好保存怎么也比不上新纸鲜亮,不过可以给余爷爷平时练字用,也是个消遣,不算浪费。

至于没有卖出去的对联,余喜龄回到家里,就拿着送村里亲近的邻居了。

乡下人家习惯求着村里老人帮忙写对联,自己备上红纸拎点吃的递根烟的事儿,根本不会花钱去买,也有实在困难的干脆就不贴,余喜龄这一趟送得还挺得人心。

送完对联,余喜龄把家里的年货理一理,才发现被昨天魏敢小姨送的苹果还没有动。

不是后世常见的大个红富士,是那种黄绿色顶部泛红的苹果,个子不大,余喜龄依稀记得好像是叫国光苹果来着。

余喜龄洗了两个,分别给了余喜安和余奶奶,余奶奶拿着苹果没吃,欲言又止地看了眼余喜龄。

小喜安长到四岁,还从来没有吃过苹果,咬一口发现甜滋滋,举着苹果就要喂余喜龄,“姐姐,甜甜的。”

上辈子余喜龄吃苹果是吃厌了的,但认真算起来,上辈子和这辈子,十二岁的余喜龄应该也是没尝过苹果味的。

她们这儿不产苹果,事实上连果树都少,只是寥寥几户人家种了些桃树和桔树,乡下的孩子,一年四季吃的都是地里应季野生的小野果,桑椹树泡子、茅草甜根和野山杏这一类。

桔子和桃子是要卖钱的,能吃到嘴里的也不多,何况余家没有种一棵果树,都是吃别人家给的。

但比起大部分人家,余喜龄家能吃到水果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余建国在乡镇府工作,逢年节会发各种节礼。

乡镇府的福利还是不错的,最开始过年是发暖水瓶或者水盆这些生活用品,近几年生活水平慢慢提高后,渐渐多几样水果。

按理说,就算平时吃不到水果,过年总能吃上一两个,但余喜龄记得每年余建国单位发的东西,除了叶听芳不要的生活用品会拿到家里,吃的这些东西,从来都是留给叶暖暖和乔志梁的。

如果他们兄妹不懂事闹了,余建国肯定要训她们一通,怪她们不懂事,要她们大度听话,要照顾孤儿寡母的叶听芳母女,要记恩情。

不过闹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她们兄妹从小就被教得很“懂事”,哪怕嘴馋得狠了,也绝不会透露半点想要的想法,她们从小就知道,叶暖暖兄妹是恩人的子女,她们不能争,也不敢争。

这些零散的小事,余喜龄以为自己全忘了,现在她才知道,其实只是她不想想起而已。

她愣着神,余喜安则是执着地举着苹果,等着姐姐来吃。

余喜龄嘴角勾起来,现在和上辈子已经不一样了,明年,等明年过年她一定买很多水果,吃到厌!

张嘴咬下一口,苹果脆,汁多,但是酸甜酸甜的,口感并不算顶好,但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竟然比她后来吃的苹果都要好吃许多。

姐妹妹两个你一口我一口吃得特别高兴,余爷爷在一旁看得开心,美滋滋地抽着余喜龄给他买的七分钱一包的红艺牌香烟,脸上的皱纹都聚到一块儿去了。

余奶奶最后没吃,把苹果收在了柜子里,打算把苹果留给余壮壮。

这是县里好人家送给喜龄的苹果,要她匀几个给余壮壮兄妹,余奶奶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开不了口,便想着自己不吃,省下来给小孙子,尝尝味。

“喜龄,来试试这身衣服。”吃完苹果洗完手,余奶奶从屋里拿出一身衣服。

一年到头,不管大人小孩子最盼的就是过年,除了馋肉馋零食就是过新年,穿新衣。

余奶奶手里囤了些布,又托人去镇上扯了几尺,给他们爷仨各置办了一身新罩衣,余喜安的早试过了,只等着过年那天穿,余爷爷因为要去摆摊,早就换上了。

乡下的罩衣,既是冬天棉衣外头罩着的那层外衣,开了春脱下棉衣,又是春夏两季穿的单衣,做得一般都比较大。

像余喜安的穿在身上,袖子还挽一两层塞到袖子里,衣摆收了,等她长高长大,还能再往外放,一件罩衣放放补补能穿好多年。

余喜龄的自然也一样。

“我也有啊?”余喜龄光想着给爷爷奶奶和喜安置办东西,压根就没想到自己,更没想到余奶奶会给她裁新衣,双眼亮晶晶地接过余奶奶递给她的军绿色罩衣外裤,嘴角翘起。

不管怎么样,能收到新衣服,心里总是高兴的。

余奶奶笑着推她进里屋去试,“过年不穿新衣那还叫过年,快进屋里试试,合不合身,我早点改了,你明天好上身。”

试了穿出来一看,除了有点儿大,没别的毛病,余喜龄个子不矮,又长了些肉,正好把衣服撑起来。

“不用改了,正好!”余奶奶帮着余喜龄扯袖子,满脸笑意。“可惜买不到正红的好料子,我喜龄长得俊,穿什么都好看。”

余喜龄也觉得正合适,扯扯衣角扯扯袖子,十分满意。

“爷,奶,我妈让我喊你们去我家吃饭。”正说着要不要往里收收袖子,堂姐余喜华怯生生地进来,眼睛扫了眼余喜龄的新衣,很快低下头去。

余奶奶锅里已经焖了火饭,不过余喜华都来喊了,把火抽了就是,余喜龄要去换旧衣服,被余爷爷拦下来,让她就这么穿着,好看又精神。

余二叔家里的结构和余奶奶家里差不多,都是两间卧室一间堂屋,灶屋和猪圈都是在正屋外另起的屋子,猪圈后面就是圈好的菜园。

院子里余壮壮穿着新衣骑坐在大堂哥余喜荣的脖子上,余壮壮雄赳赳气昂昂地指着余喜荣满院子转悠,见到他们来了,才被余二叔训斥着从他哥肩膀上下来。

堂屋里饭桌已经摆好了,碗筷也已经上了桌,余二婶还在灶屋炒菜,听到声音探出个头来。

“爸妈,马上吃饭了,你们先坐。”余二婶笑,又支使余喜华,“喜华别站着不动,赶紧去抓些瓜子花生出来,没看见你爷爷和喜龄她们来了。”

余喜龄没有时间炒瓜子花生,余奶奶一个人炒不来,都是交给余二婶炒的,炒好后分了三四斤给余二婶。

这时候过年瓜子也就买个两斤,给余喜龄炒个瓜子年货都不用办了,这样的好事余二婶自然不会拒绝,早上余喜龄出门时把瓜子捎给她,中午就给炒好送到老宅去了。

“哟,喜龄这是穿新衣啦,好看!”余二婶端菜上桌,一眼就看到了余喜龄崭新的衣裳,眼里闪过羡慕,她嫁到余家这么多年,还没穿过一整身的新衣呢,忍不住就酸了一句,“有爷奶疼的孩子就是不一样,瞅瞅我家这几个,都怪我们这做爹娘的没本事。”

余爷爷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余二叔赶紧伸手扯着余二婶一把,“你这是说得什么话!”

“我……”余二婶还想辩驳一二,瞅着公公的黑脸猛地回过神来,她舍下血本请吃饭,可不是请人来把关系闹僵的,而是想跟老宅搞好关系,到时好顺理成章地接过豆腐生意。

等接下豆腐生意,赚了钱还不是她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她可是见着了,余喜龄那豆腐生意好着呢,听说有个姓杨的厨子来拿货,一拿就是好几大板,那可都是现钱,到时候一季做个两身新衣还是能做得的。

余二婶立马笑着去打自己的嘴,“哎哟,我这张嘴就是没把门,爸您坐,妈您坐,还有一个菜,菜齐了就开饭。”

说完赶紧溜去灶屋去了。

余二叔讪笑着赔不是,赶紧去里屋翻出他从省城带回来的酒,准备和余爷爷好好喝上两杯,他从外头回来还没来得及歇气,就帮忙去卖了两天对联,压根还不知道余二婶的打算。

那边借口要收拾一下的余奶奶,兜里揣着那个捂了好一会的苹果,匆匆过来,见余喜安和余壮壮在院坪里捡石子玩,忙踮着碎步过去,把苹果塞到余壮壮手里,余喜安看了一眼,低头继续玩自己的石子。

余壮壮在外婆家里吃过苹果,眼睛一亮就要喊,余奶奶赶紧捂住他的嘴,“壮壮不叫啊,就一个苹果,你……和喜安分了吃。”

余喜安又抬头看了一眼,“奶,我吃过了,给壮壮吃。”

听到要分着吃的余壮壮本来满脸的不乐意,这会嘴角一咧,牢牢地把苹果抱在了自己怀里,“我自己吃。”

“好好,你自己吃。”余奶奶笑眯眯地看着虎实的小孙子,正想跟余喜安交待一声,不要告诉喜龄,余喜安就站起来拍拍手,迈着小短腿往堂屋跑了。

喜安才四岁呢,还什么都不懂,而且她刚刚才吃过的,应该也不会馋,没事的,余奶奶想。

余壮壮吃惯了独食,家里常常只和余二婶、余喜华和他,余二婶偏心,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背着余喜华,她们母子分吃。

吃的时候还会哄着余壮壮,说不给姐姐吃,让他一个人慢慢吃的话,大余壮壮从小就没有和余二婶之外的人分食的习惯,刚刚想喊,也只是因为看到苹果太高兴,这会回过神来,抱紧了就往灶屋跑,让他妈给他收起来。

等最后一个菜上齐,就正式开饭了。


为了能延长鞭炮燃烧的时间,院子里最便宜的五十响鞭炮已经被长长地摊开,余爷爷捻着长香正笑眯眯地等着她。

引线碰着香头,咝地一声就燃了起来,余喜龄赶紧跳开,笑着去捂余喜安的耳朵。

看着鞭炮炸开的火光,听着喜庆的声响,余喜龄在心里默默许愿,希望喜安平安长大,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希望一年比一年更好,过去的不好统统让它过去。

等鞭炮放完,余喜龄赶紧进灶屋帮忙去,七八个菜,余奶奶一个人可忙不过来。

“今天过年,咱们高高兴兴过个好年。”年三十过早年,余家的团年饭定在早上这一餐,说是团年饭,也就他们祖孙四人。

余爷爷给她们姐妹一人发了个红包,又摸了摸喜安的头,“咱们喜安要快快长大。”

这一年,余建国一家没有回来,余二叔一家也没有过来。

事实上一大家子围在一起过年,也经常是有一年没一年的事情,往常基本都是老两口冷冷清清的过,今年能有余喜龄姐妹陪着过年,对老两口来说已经是意外惊喜。

早饭吃完,余爷爷拿着余奶奶准备好的竹篮,领着姐妹两个去给太爷爷太奶奶上坟。

上完坟回家吃过午饭,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闲话,余喜龄顺便把前两天卖对联的帐理一理。

把纸墨钱,余二叔的工钱,还有那三天吃饭的钱一一扣除,余喜龄仔细点了遍手里的现钱,“一共赚了一百二十块。”

“怎么这么多?”余爷爷不敢置信地看向余喜龄,这可是纯利润。

余喜龄把钱又点了一遍,“纸一块八毛钱一大刀,可以裁九十多副对联,剩下的红纸条写了可以贴堂屋、猪圈,当搭头不要钱,零卖三分钱一张,小对联加福字三毛八一副,大对联加福字六毛八一副……算下来是赚了这么多没错。”

当然这其中还有今年头两年竞争小,她们准备足的原因,像后面摆摊的,收入肯定没有她们的多。

“春联也就卖这三天,明年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余喜龄把钱数好大半交给余爷爷。

余奶奶不管事,家里管钱的是余爷爷,不过她从卖豆腐起,就在自己手里留了一部分钱,这也是余爷爷坚持的。

“人得要知足,已经很不错了。”这一百块钱可是巨款,余爷爷仔细把钱收好,脸上浮起喜色,“喜龄,等开了年我就领你奶奶去县里的中医院看看。”

县城里除了个人民医院最有名的就是中医院,余爷爷二十九那天已经去人医院里问过了,医生初六就上班了。

“您和我奶都得检查一下,我想着带喜安也去看看,她太瘦了。”余喜安瘦瘦小小的,余喜龄都养出些肉来了,她还是那么瘦。

她记得上辈子公司有个员工的孩子就是这样,养不起来,去医院检查了才知道是孩子身体里缺什么东西,得对症补,不能瞎补。

余爷爷怜惜地摸摸余喜安的小脑袋,点了点头,“行,你奶和喜安去看,你爷爷身体好着呢,一百斤的担子也能挑得动。”

余喜龄没有多劝,等到了医院余爷爷不想检查也得检查个遍,现在能护着她们姐妹的,也就他们两老了,她希望他们都能健康长寿。

“爸,妈……”余二叔站在门口搓着手,不好意思进屋来,脸上一道又长又红的印子,看着像是被笤帚抽的,也像是被挠的。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