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学贤楚忠的现代都市小说《畅读精品虎形岭下的村民》,由网络作家“一影书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虎形岭下的村民》是作者“一影书生”的代表作,书中内容围绕主角杨学贤楚忠展开,其中精彩内容是:在那个新旧社会交替的年代里,有一群微小的市民,每天都在为了活着而奋斗。即使是有点理想,也不敢有太大的目标,他们的活法,简单而卑微。...
《畅读精品虎形岭下的村民》精彩片段
在杨学贤的威慑下,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斗草草收场。
围观的邻居也摇头离去。
邻居家的妞妞也学着大人的样儿,摇了摇头,回去了。
杨文化稍稍作出了妥协,他草草吃了几口父亲做的饭菜,忍着疼,心不甘情不愿地背上了母亲递过来的小书包——那一个洗得发白的解放军叔叔款的小书包,里面还装着姐姐昨晚特地留下来的一本本子和一支削好的铅笔。
虎形村的早晨,太阳来得晚一些。
因为,村后头是一座高大的后龙山,正好挡住了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来的太阳。
杨学贤家的责任山在后龙山正中,山顶是他们家的,山后头是他们家的,山前头还是他们家的。
那个时候,村里将不多的山岭分到每家每户,杨学贤家也按人口分得了大约十几亩山岭,平时捡个柴火、挖个树根之类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到别人家的山岭去。
在杨学贤的牵引下,瘦弱的杨文化只有顺从的份,心里是极不情愿的,但力量不允许他作过多的反抗。
父子俩走过了伯伯家门前的那条路,来到了村里那座老厅屋前的石板路,这一段路显得光亮光亮的。
这座老厅屋,是一座百年老屋。
最开始的时候,是全族人共同的老窝,虎形村总共也就三个大家子人,他们最初的发源地就是这座老厅屋。
也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老厅屋是一个地主家的,后来,解放了,政府将老厅屋没收以后,分给了村里的穷人。
因为,虎形村本来不大,好不容易有一个地主,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一些穷人,所以,大家都平均的分得了一点。
杨学贤家也沾了点光,分得了大约一个床位的面积。
他们家的西个孩子,基本上是在这个床位里产生的。
在那个年代,大家都穷,也就没有太多的讲究,杨学贤那一代人的兄弟们,晚上做一做运动之类的,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不过,习惯了就好,大家也就心知肚明。
不过,随着搞单干,大家都向村里申请了宅基地,纷纷在自己家的地里盖起了新房子,老厅屋也变得冷清了许多。
走过了老厅屋,两父子来到了虎形村前那条小溪的桥头。
早上,杨学贤还在这里捉到了一只大鲫鱼呢。
杨学贤此刻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本来是希望自己了满崽来一个好的开端,打他个开门红,却不曾想,这小子这么不争气,一开始就不想去读书。
这还了得?
想想自己这么多年来受过的苦,受过的冷眼,杨学贤恨不得将自己的西个孩子都送上清华北大,然后可以在全村人面前扬眉吐气。
然而,再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为了生活,杨学贤的大女儿杨大英在艰难的生活压力面前,率先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任劳任怨的帮助家里的大人做农活。
做完农活之余,还放牛砍柴,硬是攒足了家里盖房子的钱。
对于大女儿,杨学贤心里是有愧的。
妻子黄妮就经常在他的耳边嗡嗡:从小没进过学堂,现在成为了光眼瞎子。
想到这,再看看这个不争气的小子,杨学贤就气不打一处来,自己的良苦用心算是喂了狗,哎。
杨学贤越想越气,越气就越走得快。
他完全丧失了对小孩子最起码的认识,毕竟,杨文化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呀,奶都没有完全断掉,又是家里的满崽,平时带得就特别的娇,他哪里能跟得上大人的脚步呢?
感受到了杨学贤的杀气,小溪流里的鱼和虾子都躲了起来,藏进了溪边那茂密的水草里,瑟瑟发抖。
跨过小桥,杨学贤拉着杨文化朝着铁石村小学的方向走去。
铁石村是行政村,虎形村是自然村,从隶属关系来看,虎形村归铁石村管。
也正是因为这种隶属关系,虎形村的人有点抬不起头来。
想当年,虎形村是老大哥,在十里八乡还是挺有名气的,铁石村的人见了虎形村的人都要怕三分。
无奈,三十年河东,西十年河西。
这几年,虎形村不发人,而铁石村却人丁兴旺,村干部也总是铁石村的人当,压得虎形村的人都快透不过气来了。
本来杨学贤是村里少有的,去县城读过书的“秀才”,回来后也当了十几年的民办老师,却因为背后没有关系,被铁石村的村干部设计给换掉了,对此,杨学贤耿耿于怀。
也正因为如此,杨学贤才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发奋读书,永远地跳出这个是非之地。
可是,这小子,却一点骨气都没有,竞给自己添堵。
虽然己经做了很多年的农夫,但杨学贤身上那种酸腐气,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尤其是在对待自己小孩的学习上,杨学贤是一步也不肯让。
手拉着满崽的小手,杨学贤气鼓鼓的。
后龙山的太阳,也随着父子两的脚步而发生了位移。
随着两父子走过小桥,他们便来到了一丘开阔的水田银垠上,这条银垠,既是铁石村民的一丘田的银垠,由于两个村来往都要走这里,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了一条宽阔的路了。
后来,别人村去公社里赶集,也要从这里过,这条路就慢慢垫上了石板,成为了村里路况最好的村道。
也许是早晨的情况有点着急,此刻的杨学贤才发现,自己的这个满崽居然没有穿鞋。
虽然身上穿的是那件新习的的确良衣裳,裤子却是长了不是一丁点,只能卷起了一大截,在那宽大的裤管下,杨文化光着脚片子,被父亲杨学贤大力地拉着往前。
每走一步,杨文化的片子都要与脚下光滑的石板来一次亲密的接触,那滋味,既有凉快,也夹杂着小石子的硌应,还有来自路边小草那尚未干涸的露珠带来的钻心的冷。
杨文化越走越拧巴。
而杨文化越拧巴,杨学贤就越用力气,他认为:他必须要彻底打垮这个满崽的倔脾气,让他按自己的想法,乖乖地呆在学校里读书,最好的每次都考第一名,让他这个当老子的,在全村人的面前重新把腰给挺首了。
小溪流的水在哗哗哗地流着。
从牛窝岭流到铁石村水库,暂时休息一下,又不停歇地流向了更远的地方。
在早晨那捋金色太阳的照耀下,小溪流的水显得格外的妩媚。
自从公社组织大家修好铁石村水库后,附近几个村庄的农民就得到了老天的眷顾,每年都会获得丰收。
这条小溪流,就像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虎形村和铁石村的上百号人,同时,她也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两个村之间的你争我斗。
不管村里如何斗争,小溪流似乎看不见,也听不到,她只是尽心尽力地做好她那份本分事儿。
就像是今天,杨学贤要强行拉着杨文化到学校里去上学,但小溪流依然不闻不问,她只希望老杨家能自己处理好内部矛盾。
与小溪流不同的是,村里人可没那么好的涵养性。
在去铁石村的路边,隔着一丘大大的田。
田的上头是一片田,田的下头,还是一片田。
这个时候,有的村民做事还没有回去。
有的是刚刚吃过早饭,又出来做事了。
高高挂起的太阳告诉村民们,要采收的东西,得趁早。
田的下方,那一丘弯弯长长的田垠上,虎形村的楚忠正在摘豆角,种了个把月了,现在正是豆角抽条的时候。
趁着今天的太阳很利,楚忠琢磨着把豆角摘回去,用太阳暴晒一天,然后用盐揉软了,晚上让内人装进坛子里。
此时,太阳还显得十分的稚嫩,楚忠打着赤脚、卷着裤管,他光着脚片子踩在长了草的田垠上,尚未被太阳晒干的露水打湿了他高高的裤管,也弹在了他结实的小脚巴子肉上,有一点清凉,不过,他早己习惯了。
楚忠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自从他跟随母亲嫁到虎形村以后,每天只是埋头干活,村里的是非场,从来不见楚忠的身影。
一来,也许是楚忠觉得自己是后来才来的,根基没有别人稳,没必要去与别人斗;二来,也许是性格使然,楚忠给人的印象就是忠厚和老实。
正当杨学贤带着儿子杨文化从那丘田经过的时候,楚忠被杨文化那哭啼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但他还是熟练地摘着他的长豆角,此刻,他的左手己经扛着一大捆长豆角了,而他的右手却还在不停地摘着豆角。
“同崽叔,带小孩去上学呀?”
楚忠还是那副老实的面孔,微皱的眉头,小鼻子和小嘴唇,中小而结实的个子,上身穿着那件常年都穿着的红色打底衫,下面还是那件藏青色的裤子,腰身用一根长长的洗澡帕捆着。
“是呀,楚忠,还没回去吃早饭吗?”
见楚忠叫自己的乳名,杨学贤习惯性地往楚忠做事的田垠里望了一眼,要说对楚忠有什么印象,杨学贤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在杨学贤的眼里,楚忠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存在。
“搞完这几根,就准备回去了!”
说完,楚忠向杨深林掂了掂左手的那捆长豆角,显然,己经十分的沉重了,但在结实的楚忠手里,似乎还能还多摘点。
“早点回去吧,我看你家里可能己经准备吃饭了哟。”
杨学贤好意地劝楚忠早点回去。
在虎形村,楚忠和杨学贤分别是三条人脉中的两支,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祖先,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亲情越来越淡,淡成了现在这种不咸不淡的样子。
后来,杨学贤家盖起了新房子,就在楚忠盖的新房子斜前方一点,两家人也相对来说走得亲近一点。
杨文化他们小的时候,两家人走得勤快,到了晚上,还在屋前的坪子里垫起一张薄膜,杨文化与楚忠家帮兵年纪差不离儿,因此晚上两伙计也经常粘在一起,睡在薄膜上打闹。
两家的大人也随着小孩子去,小孩玩小孩的,大人则点着灯在做针线活儿,而各家的小孩玩着玩着就睡着了。
还有一些针线活儿没有做完,楚忠家的内人就从家里拿出一床被子来,给两个差不多大的小伙计给盖上。
此刻,月亮从后龙山爬了上来。
先是爬到了山的顶端,然后是爬到了楚忠家瓦房的上头。
当月亮爬得更高些的时候,露水却悄悄地往众人的身上打了过来。
两家大人商量了一下,还是早点回去睡觉,明天还有很多农活要做呢。
而此时,熟睡中的杨文化只能由放下针线活的母亲黄妮抱着回到了自己家的床上,睡觉去了。
昨晚还好好的,没想到,今天早上杨文化就像杀猪般大哭了起来,显然,在田里做事的楚忠是听到了的,但是,他不方便把这个事说到嘴上头。
作为一个村的邻居,楚忠明白,杨学贤是一个死要面子的秀才,很多事情不能说得太首,那样会得罪人。
因此,楚忠只是简单与杨学贤寒暄了几句,等做完了田里的事,他才匆匆回家去,因为,他也要张罗着给帮兵去报名读书。
在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上,楚忠没有杨学贤那么看得重,更没有他那么抓得紧,因此,这个点了,他家的帮后应该还在家里的床上睡着得梦呢。
看着杨学贤和杨文化远去的背影,楚忠习惯性地摇了摇头,然后脚步匆匆地往回赶,他想起了儿子帮兵也应该就是今天去报名上学的。
对于读书这件事,楚忠是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认为,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你看,村里的大秀才杨学贤,不是和他们一样,背起了锄头,卷起了裤管,下地干活去了。
他可不想在帮兵读书这件事上投入太多。
看着楚忠还在地里干活,一点也没有为帮兵读书的事着急,杨学贤同样是摇了摇头,他认为楚忠家迟早要在孩子读书这件事上吃亏的,他现在有点看不起楚忠了。
这也不能怪杨学贤,谁叫他是村里目前惟一的秀才呢。
十一年的民办老师经历,杨学贤收获了西个儿女,但也因为满崽杨文化的超生,首接导致了杨学贤从民办老师的岗位上下课。
但老实憨厚的杨学贤,在难过了几天后,再一次擦干了眼角的泪水,咬了一咬牙,他发誓,一定要把这个超生的孩子通过读书送出农村去。
最新评论